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
凭高尽日凝伫。
赢得消魂无语。
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译文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登上孤立的营垒,看去一片荒凉,从危亭上从台上远望,静视着沙洲上都是烟云茫茫。面对着雌霓下起雨来,突然一阵狂风吹拂栏槛,微微赶走了夏季的炎热。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我观览着眼前景物,想起往日的欢情,指点京都,就是那似烟非烟的彩云深处。 面对如此情景,我不由得伤感,新愁添加,故人难于相见。我登高凭栏整日里望远,最后百感交集。极目处雨后晴云,薄雾弥漫像迷蒙的细雨,黄昏里归巢的乌鸦乱纷纷聚在一起,萧条冷落的江城已是暮色迷离。城南角楼吹响了音乐,又送走一抹残阳沉入大地。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注解

1
孤垒:孤零零的昔日营垒。军用建筑物。
2
危亭旷望:在高亭上远望。
3
烟渚:笼罩着雾气的水中沙洲。
4
雌霓挂雨:彩虹横空,天地间还带有雨水的湿气。彩虹双出,色彩鲜艳为主虹,色彩暗淡为副虹,雌霓是副虹。强劲之风吹拂栏杆。
5
微收烦暑:闷热的暑气稍有收敛。一作“残”。
6
一叶惊秋:见一片黄叶落下,猛地意识到秋天来了。
7
残蝉噪晚:经历了夏天而残余的蝉在晚暮时分叫得更加起劲。
8
素商时序:秋天接着次序即将代替夏天到来。秋天。春夏秋冬的代换次序。
9
前欢:从前与故人欢聚的情景。
10
尽日:整天。
11
赢得:换得。
12
消魂:情思惆怅。
13
极目:尽力远望。
14
霏微:朦胧的样子。天黑。
15
萧索:萧疏冷落。
16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赏析

《竹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从意境上讲,这首词属柳永的雅词,其中不只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也是对封建文人命运的凭吊,整体情绪沉郁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表现的景象雄浑苍凉。词人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这两个词语雅致而考究,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更加能够感到时序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素商”即秋令。这里,词人的悲秋情绪逐渐向伤离意绪发展,于是他又“览景想前欢”了。从“前欢”一语来推测,词中所怀念当是帝都汴京和作者过从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过眼烟云,帝都汴京遥远难以重到。

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想前欢”的心情。柳永不像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而是仅写出眼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易”和“难”既是对比关系又是因果关系,这对比与因果就是所谓“成追感”的内容。“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并把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特别是结尾“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意味极为深长,把一已羁旅苦愁拓展为人世兴衰的浩叹。

这首词虚实相生,情与景的处理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上片首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下片则相反,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这种交错的布局,不仅使整体结构富于变化,而且如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句中平仄四声的交错运用,从而造成音律谐婉、铿锵动人的妙境。全词意脉相承,严谨含蓄;景凄情哀,铺叙有致;意境开阔,格调清雅,气韵浑厚;语言清丽,音律谐婉,悲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长调慢词。

作者简介

柳永
柳永 宋代诗人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东郊向晓星杓亚。
报帝里,春来也。
柳抬烟眼。
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
妆点层台芳榭。
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
新郎君、成行如画。
杏园风细,桃花台暖,竞喜羽迁鳞化。
遍九阳、相将游冶。
骤香尘、宝鞍骄马。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
就中堪人属意,最成虫虫。
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几回饮散良宵永,鸳衾暖、凤枕香浓。
算得人间天上,惟有两心同。
近来云雨忽西东。
诮恼损情悰。
纵然偷期暗会,长成匆匆。
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
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
玉肌琼艳新妆饰。
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
敢共我勍敌。
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误入平康小巷,画檐深处,珠箔微褰。
罗绮丛中,偶认旧识婵娟。
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亸、浓染春烟。
忆情牵。
粉墙曾恁,窥宋三年。
迁延。
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
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
接新声、珠喉渐稳,想旧意、波脸增妍。
苦留连。
凤衾鸳枕,忍负良天。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
口儿里、道知张陈赵。
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
解刷扮,能[口兵]嗽,表里都峭。
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
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
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
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
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着到。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