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被东风吹送
念奴娇·被东风吹送
被东风吹送,都看尽、蜀三川。
向涪水西来,东山右去,剑阁南旋。
家家露餐风宿,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踏遍王孙草畔,眼明帝子城边。
万家赤子日高眠。
丝管夜喧阗。
自梓遂而东,岷峨向里,汉益从前。
人人里歌涂咏,愿君侯、长与作蕃宣。
我愿时清无事,早归相伴华颠。

作者简介

魏了翁
魏了翁 宋代诗人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万人遮道,拨不断、争挽房湖逐客。
臣罪既盈应九死,全荷君王矜恻。
况是当年,曾将愚技,十字街头立。
恩波浩荡,孤忠未报涓滴。
世事应若穿杨,一弦不到,前发皆虚的。
自判此生元有分,不管筮违龟食。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无入非吾得。
倚湖一笑,夜深群动皆息。
腰著万钉犀玉夸,肘垂斗大金章。
非关性分总寻常。
要知真乐处,彩服鬓毛苍。
浩荡春风生玉树,蒸成满院芬芳。
斗城无处著韶光。
会归天上去,长捧伯仁觞。
风露浸秋色,烟雨媚湖弦。
旌旗十里小队,拟约醮坛仙。
身在黄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底事个人传。
正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虎分符,龙握节,鹿御轓。
於君本亦馀事,所乐不存焉。
一点春风和气,无限蓝田种子,渺渺玉生烟。
富贵谁不肯,借问此何缘。
向江头、几回凝望,垂杨那畔舟才舣。
江神似识东归意。
故放一篙春水。
却总被。
三百里人家、祖帐连天起。
且行且止。
便为汝迟留,三朝两日,如此只如此。
还须看,世上忧端如猬。
一枰白黑棋子。
肥边瘦腹都闲事。
毕竟到头何似。
当此际。
要默识沈思,一著惺惺地。
目前谁是。
料当局诸公,敛容缩手,日夜待公至。
晓色曨云日澹,绰开坦坦长途。
西宁太守问程初。
梅梢迎候骑,柳树困平芜。
九折邛峡浑可事,不妨叱驭先驱。
平平岂是策真无。
抚摩迂事业,细密钝功夫。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