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花过雨
谒金门·花过雨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译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花经过一场春雨后,渐渐的开放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穴而愁楚。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飞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花经过一场春雨后,渐渐的开放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穴而愁楚。 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飞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谒金门·花过雨注解

1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2
觅:寻找。
3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4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5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金或蒙古)侵略。
6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背景

蒙古灭金和西夏之后,便南下取宋。蒙古军队先攻下今之四川,后又攻克大理(云南),并曾到达鄂州(湖北武昌)。景定元年(1260)宪宗蒙哥死,忽必烈自立为帝。遂沿江东下,全力攻宋。都城临安(浙江杭州)岌岌可危,而统治者仍沉迷歌舞。为了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统治者的失望以及时局的关心作者写下此词。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这首词运用反衬、拟人、质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主题突出,思想深刻,是很有特色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词。

上片写春天景色:几阵春雨过后,百花盛开,红的白的,绚丽无比。春雨按节而来,春花依时而开,年年如此,所以说“又是”。乍一读之,似乎作者陶醉在如画的春色之中,倾心于群芳的美丽,细细品味,就会感到在这幅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背后,隐藏着词人的某种感慨。“又是”暗伏着“不是”什么东西改变了呢?“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归来燕子,旧巢难觅。蓬勃的春天,反衬出社会的荒凉、破败;绚丽的春花,只能惹起人们对往昔和平生活的联想。

下片写的是质问,是斥责,是揭露。在蒙古军队长驱直入之时,将士据关死守,艰苦备尝,而皇帝及其身边的人却仍在玉楼寻欢作乐。两句横空而起,对比强烈,揭露有力。词人很清楚:宋亡已定,势难逆转。既然他对统治者已不抱任何希望,在无可奈何之中,唯有作出奇思异想:倘若东风能把胡尘吹走,就封它为万户侯!结拍借眼前之物(东风)拟人,表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统治者的失望,语极沉痛。

借写花儿的变化,隐喻政坛变化的诡谲;写燕子归来难寻旧巢,暗示显贵府第时时易主,宦海沉浮凶险多变。下片忽出率真两问,矛头直指纵情声色、骄奢淫逸的官僚阶层,表达出作者对其不思进取、荒淫误国行为的愤厩。又谓若是东风能将胡尘吹去,那么东风也可封侯万户,深见作者对于抗敌无人、收复故土希望渺茫的失望无奈之情。

作者简介

李好古
李好古 宋代诗人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古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
问竹西歌吹,蜀冈何许,杨柳鬖鬖。
行乐谁家年少,两两更三三。
知我江南客,走马来看。
过却长亭烟树,云山点点,烟浪漫漫。
料桐花飞尽,夜合绕阑干。
倦绣闲庭昼永,望天涯、芳草忆征鞍。
平安使,吴笺谩遣,欲寄愁难。
为怯赪云挟暑飞。
嫩凉故故著征衣。
江风吹雨过楼西。
未必男儿生不遇,时来咳唾是珠玑。
功名终岂壮心迟。
壮东南、飞观切云高,峻堞缭波长。
望蔽空楼橹,重关警柝,跨水飞梁。
百万貔貅夜筑,形胜隐金汤。
坐落诸蕃胆,扁榜安江。
游子凭阑凄断,百年故国,飞鸟斜阳。
恨当时肉食,一掷赌封疆。
骨冷英雄何在,望荒烟、残戍触悲凉。
无言处,西楼画角,风转牙樯。
从来难剪是离愁。
这些愁。
几时休。
才趁风樯,千里到扬州。
见说苍茫云海外,天杳杳,水悠悠。
男儿三十敝貂裘。
强追游。
梦魂羞。
可解筹边,谈笑觅封侯。
休傍塞垣酾酒去,伤望眼,怕层楼。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