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角儿·毫社观梅
盐角儿·毫社观梅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盐角儿·毫社观梅译文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盐角儿·毫社观梅注解

1
花中奇绝:花中奇物而绝无仅有。
2
骨中香彻:梅花的香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彻,透。
3
堪羞损、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惭而减损自己的容颜。堪,可以,能够。损,煞。很的意思。
4
直饶更、疏疏淡淡:即使枝叶花朵再疏淡。
5
终有一般情别:终究另有一种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盐角儿·毫社观梅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是一首咏物之作。

盐角儿·毫社观梅赏析

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

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中笔墨,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方法极写梅花颜色的奇绝。突出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香,告诉人们,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与“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联系起来看,上下两联似对非对,遣词灵动,看似无意,实则工于运笔。

下阙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将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

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作者简介

晁补之
晁补之 宋代诗人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院宇帘垂地。
银筝雁、低春水。
送出灯前,婀娜腰肢柳细。
步蹙香裀,红浪随鸳履。
梁州紧,凤翘坠。
悚轻体。
绣带因风起。
霓裳恐非人世。
调促香檀、困入流波生媚。
上客休辞,眼乱尊中翠。
玉阶霜透罗袂。
十岁儿曹同砚席,华裾织翠如葱。
一生心事醉吟中。
相逢俱白首,无语对西风。
莫道尊前情调减,衰颜得酒能红。
可怜此会意无穷。
夜阑人总睡,独绕菊花丛。
帐饮都门春浪惊。
东飞身与白春轻。
淮山一点眼初明。
谁使梦回兰芷国,却将春去凤凰城。
樯乌风转不胜情。
残腊初雪霁。
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
虚耗都教退。
交年换新岁。
长保身荣贵。
愿与桃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波恶。
倚江阁。
大艑轲峨帆夜落。
横堂朱户多行乐。
大堤花容绰约。
宜城春酒郎同酌。
醉倒银缸罗幕。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