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译文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雷声就在太白山旁边震响,雨点却只落在八九座山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向东遥望白阁峰顶的云雾,仿佛一半飘散入紫阁青松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自家里幸好还有几亩田地,得以追随二仲隐逸的行踪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如今错误地屈从一介小官,不免为沾染尘俗感到愧疚

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飞鸟投林激起我无限惆怅,南溪畔又传来报时的夜钟

雷声就在太白山旁边震响,雨点却只落在八九座山峰。
向东遥望白阁峰顶的云雾,仿佛一半飘散入紫阁青松。
美妙的景象纷然出现眼前,草堂隐居的生活趣味更浓。
自家里幸好还有几亩田地,得以追随二仲隐逸的行踪。
早就知晓有识之士的见解,自己内心里恰与他们相通。
如今错误地屈从一介小官,不免为沾染尘俗感到愧疚。
早年垂钓的鱼竿不复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弃置不用。
飞鸟投林激起我无限惆怅,南溪畔又传来报时的夜钟。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注解

1
白阁:终南山的一个山峰,在陕西鄂县东南。
2
太白:太白山,在陕西邱县南。
3
紫阁:终南山的一个山峰。
4
胜概:美景。
5
衡门:此指自阁西草堂。
6
延:及。
7
二仲:指汉代隐士羊仲、求仲。
8
达士:明智达理之士。
9
偶:恰。
10
徇:从,曲从。
11
尘容:俗态。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 唐代诗人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丞相百僚长,两朝居此官。
成功云雷际,翊圣天地安。
成矜南宫贵,只向东山看。
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午时松轩夕,六月藤斋寒。
玉珮罥女萝,金印耀牡丹。
山蝉上衣桁,野鼠缘药盘。
有时披道书,竟日成著冠。
幸得趋省闱,常欣在门阑。
何当复持衡,短翮期风抟。
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
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
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
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
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
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
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
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
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
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