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印绶的古诗大全

子嗟丘中亲艺麻,邵平东陵亲种瓜。
公今归去事农圃,亦种洛阳千本花。
修篁绕屋韵寒玉,平泉入畦纡卧蛇。
锦屏奇种劚崖窦,嵩高灵药移萌芽。
城中三月花事起,肩舆遍入公侯家。
浅红深紫相媚好,重楼多叶争矜夸。
一枝盈尺不论价,十千斗酒那容赊。
归来曳履苔迳滑,醉倒闭门春日斜。
车轮班班走金毂,印绶若若趋朝衙。
世人不顾病杨绾,弟子独有穷侯芭。
终年著书未曾厌,一身独乐谁复加。
宦游嗟我久尘土,流转海角如浮槎。
归心每欲自投劾,孺子渐长能扶车。
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靴。
髯滕笔力万钧强,少日诗声远擅场。
身著青衫头半白,腰县铜印绶仍黄。
鱼来俞市鲜无数,酒满龙渊乐讵央。
若许为氓仁政里,一廛烟水受渔郎。
十年无事书生病,一日谈兵志士忙。
虏退便收前印绶,秋来仍著战衣裳。
天寒白兆腥风起,月黑黄陂燐火光。
试问蕲州陈大著,几多流血浸沙场。
秋风本自佳,岂直令人悲。
连宵天上送好月,我病偶失登楼时。
长安城中少人咏,风月似厌空相随。
凌晨吹云满虚际,却向山头移雨至。
老夫识破不生愁,黄叶阶前从委地。
人生三万六千日,何苦区区论得失。
定将印绶弃掷归南湖,秋风与我还相娱。
那复有。
气味酉农于春酒。
犹向故乡怀印绶。
相过何日又。
吐出心肠锦绣。
问我阿娘依旧。
娘亦祝君如柏寿。
相看霜雪后。
华发萧萧日夜疏,奔驰不止欲何如。
得抛印绶心方适,归见湖山气始舒。
世事转头如蝶梦,人生到此似蘧庐。
我今已作终焉计,却悔当年赴鹤书。
二疏高躅耸簪绅,寂寞无人继后尘。
一代风流虽已远,千年我德镇如新。
幸抛印绶归空谷,得与湖山作好春。
若较前贤那可并,却惭温诏下严宸。
簿书终日叹徒劳,俄喜相看有故交。
抱道尚稽怀印绶,安贫还不厌衡茅。
草庐谁识真龙卧,阿阁行看彩凤巢。
归去不妨深闭户,静听修竹晚风敲。
欲觌英标慰此怀,既推印绶尚裴回。
心驰岩壑吾将老,目断云霄君不来。
清夜漫劳蝴蝶梦,重阳已负菊花杯。
傥能谅此拳拳意,胜似心颜相对开。
角巾私第自逍遥,诸老之中此老高。
无可柰何怀印绶,甚非得已用弓力。
风生玉帐千兵肃,天落金牌一札褒。
缓急经心护乡井,生憎儿辈说功劳。
列城若个是张巡,拊髀方思志义臣。
怀印绶亡多委郡,援鍪弧死更无人。
肆鸡竿赦还迁客,出褭蹄金聚散民。
待得玄冥解严了,东皇太乙又行春。
既收其印绶,犹送以车船。
回首柱下史,江边更可怜。
荣途素定不须忙,羞作春妍爱古妆。
众促夺袍诗进御,君宁微服夜归乡。
怪来尊老升歌席,移就菩提养病坊。
闻说重题新鹤表,分留印绶与诸郎。
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
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
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
笔端化,胸中锦,两消残。
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
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
回首行乐地,明日隔云山。
塞上经秋几醉醒,羁愁减尽鬓边青。
烽传八诏登楼看,歌奏三巴忍泪听。
好语忽闻还印绶,归心先已绕林垧。
呼儿结束从今日,鹊语灯花故有灵。
疏氏昔二傅,张氏今两卿。
相去千余载,能与同令名。
亦尝便侍从,况有冰玉清。
山怀山东业,力制河北兵。
云烟忽起晦,日月不得明。
白首无所为,脱身吴楚城。
七十还印绶,不以名教轻。
葺堂读旧书,时出郊郭行。
水边观游鱼,树底爱啼莺。
适逢野老语,复问农人耕。
纷纷世上士,车马无此情。
丞相之去,乃还印绶。
乃饬车轮,如彼涸律。
时靡翔羽,时靡游鳞。
寂兮寂兮,岂有嘉宾。
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返林泉。
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従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积。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风生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余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将宫报国寸心丹,满眼儿孙尽好官。
一品已颁新印绶,九重犹许旧衣冠。
碑存岘首怀羊祜,箭着浮图恨贺兰。
公论百年应自定,且留忠节后人看。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