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译文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注释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赏析此句写诗人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山歌注解

1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2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3
喧:吵闹。
4
余:我。
5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6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7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8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 唐代诗人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