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译文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注释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赏析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想到自己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不禁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原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注解

1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2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
3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4
斫:砍。
5
桂:桂树。
6
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宋代诗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