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译文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你走时说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人还未归。

注释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赏析“子规啼”三字既状景物,兼点时令,子规鸟的啼叫声,声声都响在闺中少妇的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流露出对远行人深深的思念。

原文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大德歌·春注解

1
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2
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3
鱼雁:书信的代称。
4
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竞相,争着。

作者简介

关汉卿
关汉卿 元代诗人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猜你喜欢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