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原文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二首注解

1
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2
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
3
旌旗:旗帜,这里借指军士。
4
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5
鸣筝:弹奏筝曲。
6
飞尘:飞扬的尘土。
7
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8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9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10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11
骑: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12
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唐代诗人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猜你喜欢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