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之造句

  • 10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 102、天也寒地也冻,谓之寒也,天也冷地也凉,谓之冷也,小寒节气,谓之寒冷也,多添衣,加厚被,谓之英明也,愿君小寒节气开心依旧,健康永在。
  • 103、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 104、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 105、敏而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106、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
  • 107、“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108、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
  • 109、风水之术,大抵不出于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
  • 110、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 111、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量。
  • 112、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 113、印度教训示“真理唯一,哲人以不同名字称谓之。”。
  • 114、故王者之于天下,犹一室之中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
  • 115、凡人之形,由众之求;试以名行,必善,行之。若行不行,身以将之,若行而行,因使勿忘;三乃成章,人生之宜,谓之法。
  • 116、古往今来以勤奋精神立学、立志、立德和立业者如恒河沙数,悬梁刺股,韦编三绝、谓之勤学。
  • 117、望闻问切,谓之四诊,而望色居四诊之先,未有独凭一脉,可以施疗者。
  • 118、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 119、贪爱钱物,谓之钱愚;置田宅,谓之地癖。
  • 120、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121、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之正。
  • 122、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 12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 124、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
  • 125、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文学论略》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 126、真实无妄叫做诚,不食言、不欺瞒谓之信。
  • 127、“养不教,父之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 128、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 129、人生有五要: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
  • 130、古人说,“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而幸,“非分而得谓之幸”。
  • 131、论事毋涉私心意气谓之谦,命世不计个人得失谓之狂。这样的谦狂交作是可爱的,可行的。
  • 132、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13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 134、淅淅沥沥雨水情,听雨一夜到天明。可以润物细无声,敢用雨点湿苍穹。柔若无物雨蒙蒙,排山倒海风雨兴。滴水穿石谓之恒,坚持不懈定成功。雨水时节,祝您成功!
  • 135、胁肩谄笑,阿世取容,卖身投靠,扶摇直上者,谓之正取;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比周谩侮,希图幸进者,谓之逆取。
  • 136、苦瓜如《滇南本草》谓之“泻六经实火,消暑,益气,止渴”;《本草求真》亦说它能“除热解烦”。
  • 137、这是黄口小儿念经式,亦谓之不人流也。
  • 138、竭忠尽孝,谓之人。礼仪谦让,谓之德。家和邻睦,谓之美。一诺千金,谓之诚。扶贫济困,谓之爱。博爱善良,谓之仁。清风廉洁,谓之正。
  • 139、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 140、俗之观士者,见其威仪屑屑,行细浩,乃谓英彦;士有大趣不修容仪,不惜小检,而谓之弃人。
  • 141、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 142、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
  • 143、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 144、今西湖鹦鹉碑字,谓为名手所临则可,谓之文公手笔,则未敢苟同也。
  • 145、应试无文,谓之曳白;书成镌梓,谓之杀青。袜线之才,自谦才短;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 146、无常识,谓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量。
  • 147、“黄帝时,仓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 14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 149、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 150、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
  • 151、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
  • 152、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时兴在门上悬插菖蒲、艾叶,谓之“蒲剑”、“艾虎”,以驱邪避害。
  • 153、千思万感而一顺乎不识不知之则,无逆吾明觉之体,是千思万虑谓之何思何虑也。
  • 154、到了宋代,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正式出现“中秋节”的提法,“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 155、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156、“四恶”之首叫作“不教而杀谓之虐”。
  • 157、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158、钟的各部位都有着特定的名称,上部称为钲,下部谓之鼓,钟口两角为铣,钟唇曰于,钟顶名舞。
  • 159、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 160、我们的人生态度是不进不退,既不高兴地笑,也不号啕地哭,总是这么呆着,是谓之曰“中庸”。
  • 161、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言俗缘之未脱;儒云致一,释云三昧,道云贞一,知奥义之无穷。
  • 162、这部展示纽约上东区贵族学校生活的电视剧主题就是乱搞和八婆,以及所谓之华丽的时尚。
  • 163、江南将帅,才能不及中人,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谓之持重;或督召军旅,易置将校,仅以一介之士持虚文谕之,谓之调发;制敌决胜,委之偏裨。
  • 164、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 165、这情若能自控,便不能谓之为情了。
  • 166、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臣道》中写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 167、学者志不立,一经患难,愈见消沮,所以要先立志。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学者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利害之端,常伏于思虑之所不到;疑间之萌,每开于堤防之所不及。
  • 168、盛载遗体的空匣称作"棺材"或"寿材",做棺材的木匠,单是一行,谓之斜木行,专做所谓"轻重寿材"。
  • 169、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 17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171、生活原本很苦,说出来的苦叫做软弱,若哭,只能哭给自己听;欢乐其实不多,埋于心的苦谓之坚强,若笑,那就笑给世界看。
  • 172、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 173、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财不竭。
  • 174、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 175、此一道理或可谓之“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176、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 177、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 178、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 179、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 180、史官由于某种原因,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事情真相,谓之曲笔。
  • 181、夫从南历时而不反谓之流,从下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从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182、敏而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 183、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完,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 18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
  • 185、“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 186、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
  • 187、创造靠智慧,处世靠经验;有经验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经验,谓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也是世界上唯一自觉培养、挖掘、运用的巨大力量。
  • 188、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不知所贵,谓之买椟还珠。
  • 189、过去,还有以遗发招魂葬人的,谓之“发冢”。
  • 190、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 191、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
  • 192、由于竞争者在财富、名誉或其他事方面取得成功而感到忧愁,同时又奋力自强以图与对方匹敌或超过对方,则谓之嫉妒。
  • 193、帛色之赤黑者亦然,故谓之熏,或加“系”与“衣”焉。
  • 19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
  • 195、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12

词语拼音:

谓之wèi zhī

词语解释:

称这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