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法造句

  • 1、这里是潮汕十余万袁氏的发祥地,相传始祖为袁琛,为北宋兵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被贬为潮州刺史。
  • 2、“中国施行青苗法”就是指宋朝施行青苗法青苗法造句。
  • 3、这就是后来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雏形。
  • 4、曾上奏反对青苗法“别为一赋以蔽海内,非王道之举”,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朝廷宣其复出为官。
  • 5、秋田县的调查方法是从稻田中逐块割取植株的青苗法,与粮食厅采用的不分田块进行的混合法相比,查出的浓度会明显偏高。
  • 6、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易辙,施行了青苗法
  • 7、就理论上来说,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是可以实施的。
  • 8、王安石在鄞县做官时曾经做过类似青苗法的试验,“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很,为什么推广到全国就出了大问题呢?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
  • 9、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改弦更张,施行了"青苗法"。
  • 10、熙宁三年,青苗法,改诸路更戍法,推保甲法,募役法……
  • 11、王安石也是个多事的种,他上万言书,力陈北宋积贫积弱之弊,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青苗法、市易法、三舍法等改革,遭到司马光等顽固守旧派强烈反对。
  • 12、市易法、青苗法等只是把原来由商人集团获得的利润转归国家所有了,百姓的负担没有减轻。
  • 13、特别是“青苗法”在执行中严重走样,损害了百姓利益,导致民怨沸腾,因此,他多次上书提意见。
  • 14、例如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意为青黄不接的农民提供小额贷款。 
  • 15、其中最受关注的“青苗法”规定,在每年夏秋两收前,民户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
  • 16、比如“青苗法”,本意上就是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的,而且,他在鄞县做官时试验过,“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

词语拼音:

青苗法qīng miáo fǎ

词语解释:

也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宋王安石新法之一。其法以诸路常平﹑广惠仓所积钱粮为本﹐在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出贷给民户。春贷夏收﹐夏贷秋收。每期收息二分。本意在以低息限制豪强盘剥﹐减轻百姓负担﹐但因在施行中弊端层出﹐又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而废止。以后兴废无常﹐原意也渐丧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