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造句

  • 1、“五四”以来的文学巨匠,在茅盾同志去世后,只有巴金算得是鲁殿灵光了。
  • 2、中国的报纸以显著地位刊登丁玲、茅盾等友人悼念她的文章。
  • 3、如任用李公朴主持补习学校和流通图书馆,黄炎培主持设计部,并大量刊登鲁迅、陶行知、茅盾、胡愈之等人的文章。
  • 4、左拉和茅盾都与各自民族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表现出激烈的反应。
  • 5、今年秋拍,一批沈金梅先生旧藏的信札作品有望再次带来惊喜,其中,茅盾致沈金梅的五封毛笔信札尤为值得关注。
  • 6、茅盾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的一个书香世家,本名沈德鸿,字雁冰。
  • 7、而中国本身也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星星之火,鲁迅和茅盾在这个组织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8、的感受,以你的情思、你的文采,为茅盾荒煤艾青白羽等百余名师友、文友、艺友、学友勾勒剪影,留下局外之士未必得知的名人逸闻,难能可贵,义重情深。
  • 9、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茅盾文学奖评委。
  • 10、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正在中国作家网公示。
  • 11、当时,上海的左翼文化人士,鲁迅、茅盾、洪深、郑伯奇、胡愈之、夏衍、田汉等五十余人,就中苏复交致电苏联人民委员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 12、在乌镇东栅,您可拜访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了解江南的民俗、民居、民间艺。
  • 13、在茅盾与李何林笔战正酣之际,当年“国防文学”的倡导者之一、“四条汉子”之一的夏衍,也加入了论战。
  • 14、此时复杂的心情,恐怕连茅盾也写不出我的矛盾。
  • 15、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 16、中国对瑞典文学的翻译,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有茅盾、伍蠡甫等文学大家译介瑞典文学。
  • 17、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外国文化“穷本溯源”、“取精用宏”的正确态度。
  • 18、尔后,鲁迅、茅盾与周扬等人又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发生了‘两个口号’之争。 ()
  • 19、因此,我很自然地追随我的前辈如鲁迅、瞿秋白、茅盾等人,和他们一样,不是为了描花绣朵,精心细刻,为了艺术而艺术。
  • 20、茅盾一贯主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有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演进过程。

词语拼音:

茅盾máo dùn

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文学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主编《小说月报》。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去日本。后与鲁迅等成立左联。建国后曾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并主编《人民文学》。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集《白杨礼赞》等。有《茅盾全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