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筟】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筟】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拼音:

注音:ㄈㄨ

笔顺读写:撇、横、点、撇、横、点、撇、点、点、撇、横撇/横钩、竖钩、横

部首:
笔画数:13
结构:上下
繁简对应:
五笔:TEBF
部外笔画:7
统一码:7B5F
仓颉:XHBND
郑码:MPYA
四角:88407
  • 基本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基本解释

1.络丝纺纱的工具。

2.竹腔里的白色薄膜。

康熙字典

筟【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敷。《說文》筳也。筳,織緯者。

竹中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筟【卷五】【竹部】

筳也。从竹孚聲,讀若《春秋》魯公子彄。芳無切

说文解字注

(筟)筳也。筳筦筟三名一物也。方言曰。繀車、趙魏之閒謂之轣轆車。東齊海岱之閒謂之道軌。按自其轉旋言之。謂之厤鹿。亦謂之道軌。亦謂之鹿車。自其箸絲之筳言之。謂之繀車。亦謂之筟車。實卽今之籆車也。从竹。孚聲。讀若春秋魯公子彄。公子彄見春秋經隱公五年。臧僖伯也。孚聲在三部。區聲在四部。合音冣近。今音芳無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