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寺的词语

  • 101、古寺青灯:青灯:以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形容修行者的孤独寂寞的生活
  • 102、佑国寺塔:北宋时建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塔底直径10.24米,高57.34米,全部用砖砌成,壁内外用铁色琉璃砖包砌,故又称铁塔,是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 103、修定寺塔: 修定寺在安阳县城西北清凉山南麓。
  • 104、黄门北寺狱: 后汉狱名。
  • 105、寺印:寺院印章
  • 106、寺省: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
  • 107、寺舍: 1.官舍。 2.僧舍。
  • 108、寺宇:寺院。
  • 109、寺户:即佛图户。北魏时为佛寺服役的民户。
  • 110、寺刹:指寺和塔。 指寺院。
  • 111、寺主: 1.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东汉时立白马寺,有知事之名,东晋以后始称寺主。 2.宋政和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
  • 112、寺洼文化:中国原始社会晩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故名。主要分布在甘肃临洮以南至会川之间洮河两岸一带。以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为基本特征,已出现铜器。年代约当于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 113、寺观: 寺观sìguàn (1) 寺和观的统称 英 Buddhist and Taoist temples
  • 114、寺院: 寺院sìyuàn (1) 指供奉神佛的庙宇,有时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 英 temple;monastery
  • 115、寺人:古称宫内供使令的小臣。即后世所称的宦官、太监。
  • 116、寺署:官署。
  • 117、圣友寺: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在福建泉州。据现存阿拉伯文石刻记载﹐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该寺包括寺院﹑望月台﹑祝圣亭﹑大门﹑奉天坛(礼拜堂)等石结构建筑和木塔。也称清净寺﹑麒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8、拉稍寺: 拉稍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
  • 119、稍麻寺: 礼拜小寺的通称。
  • 120、少林寺: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少室山北麓﹐后魏太和二十年建。隋文帝改名陟岵﹐唐复名少林。寺西有塔林及唐宋以来的砖石墓塔 座。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面壁庵﹐相传即达摩面壁九年处。
  • 121、僧寺:佛教寺院。
  • 122、壬生寺: 壬生寺位于日本京都市中京区壬生梛宫町。
  • 123、仁江寺: 青山寺之意,坐落在木里与永宁的交接处的仁江山间,今天的屋脚乡境内。
  • 124、寺卿:九寺大卿的简称。汉称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的长官为九寺大卿,以后各朝名称略有不同。亦以泛指显宦。
  • 125、卿寺:九卿的官署。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FU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小篆字形,从寸,之声。寸,与法度有关。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职掌审核刑狱案件))(2) 同本义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寺,治也,官舍也。——《一切经音义》寺,官舍也。——《三苍 》寺,官也。——《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令骑奴还至寺门。——《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城郭官寺。——《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列寺七里。——左思《吴都赋》(3) 又如:寺正(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舍(官舍。官署办公的房子;佛教僧侣的房舍);寺库(古时寺观里设的当铺);寺省(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寺曹(九卿官署);寺署(官署);寺卿(九寺大卿的简称);寺棘(大理寺的别称);寺丞(官署中的佐吏)(4) 佛教的庙宇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 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 白马寺。——《广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5) 又如:寺宇(寺院);寺刹(寺和塔);寺主(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寺庵(僧和尼所居的寺庙);寺寝(祠庙的后殿)(6) 某些宗教供礼拜、讲经的处所 。如:礼拜寺;摩尼寺;特指伊斯兰教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7) 奄人,内监。古代皇宫内供使令的小臣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秦风·车邻》匪教匪诲,时维妇寺。——《诗·大雅·瞻卬》齐寺人 貂。——《左传·僖公二年》阍,门者也,寺人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8) 又如:寺人(太监,古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9)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