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志的词语
- 151、游志: 1.指放心物外的意向。 2.畅达心神。 3.谓将注意力投向某一方面。
- 152、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 153、隐志:隐而不露的意向。
- 154、远志: 远志yuǎnzhì (1) 一种远志属植物 英 thinleaf milkwort(Polygala tenuifolia) (2) 远志属植物的泛称 例 西伯利亚远志 例 小花远志 英 milkwort (3) 用作中药的远志或西伯利亚远志的根,用于安神、祛痰、开窍 英 polygala root;milkwort root
- 155、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词语解释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⒈ 同“项荘舞剑,意在沛公”。引证解释⒈ 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引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盖 项庄 之剑,志在 沛公,青岛 之用兵,不在报 德 之前仇,非在履 英 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156、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词语解释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⒈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引证解释⒈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157、心志: 心志xīnzhì (1) 志气;心意 例 苦其心志。——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例 使其心志安。——宋·苏轼《教战守》 英 will
- 158、小人得志: 品行低劣的人得到重用或达到目的。
- 159、心小志大: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160、修志:谓培养高尚的志向。
- 161、退志:指辞官引退之志。
- 162、天志: 1.天下之明法。 2.天的意志。
- 163、通志: 表达意趣志向。 犹通史。自宋·郑樵撰《通志》,后遂成史书的一种体裁。 地方志的一种。记载省级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如《畿辅通志》、《四川通志》、《江苏通志稿》。
- 164、同志合道: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165、三国志:《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 166、三国志平话: 词语解释⒈ 讲史话本。元代刊行,作者不详。三卷。叙述蜀、魏、吴三国争雄故事,具有鲜明的贬曹(操)褒刘(备)倾向。其情节起于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终于诸葛亮病亡。夹杂不少民间传说,文字亦较粗率,但对于了解三国故事的演变及《三国演义》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 16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词语解释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un1 kě duó shuài ,pǐ fū bú kě duó zhì ]⒈ 语出《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何晏集解:“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国语辞典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sān jūn kě duó shuài pǐ fū bù kě duó zhì ]⒈ (谚语)比喻人若坚守意念,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志气。引《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 168、生命意志说: 词语解释⒈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德国叔本华所倡。从世界的本质即生命意志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艺术和美的本质也是意志,是意志的直接而恰如其分的客体化。艺术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以观审方式去掌握化作永恒理念的生命意志。
- 169、神分志夺:神:精神;夺:丧失。精神分散,志气丧失
- 170、诗言志: 词语解释⒈ 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和决心。
- 171、诗以道志:成语,释义为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出自《庄子·天下》。
- 172、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
- 173、守死之志:守死:至死不变;志:志向。 志向或某种思想、观点至死不变。
- 174、守志:坚守自己的志向。 谓女子不改嫁。
- 175、死志: 效死的决心。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志
- 五笔FNU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2) 同本义志,意也。——《说文》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夫志,气之帅也。——《孟子》在心为志。——《毛诗序》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志者,臧也。——《荀子·解蔽》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4) 记事的文章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5) 心情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7) 神志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8) 通“帜”。旗帜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动词(1) 有志;立志;专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3) 记着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 又如:永志不忘(5) 向慕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6) 记载,记录《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8) 叙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动词(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2) 同本义誌,记誌也。——《说文新附》誌,记也。——《字诂》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4) 记录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6) 做记号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7) 又寻向所志。名词(1) 标记;记号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