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词的词语

  • 101、南北词: 即南北曲。详该条。
  • 102、南唐二主词: 词语解释⒈  词集。五代南唐中主李fdec、后主李煜作。一卷。收李煜词三十四首,李fdec词四首。为后人所辑,其中颇参杂伪作。今人唐圭璋有《南唐二主词汇笺》。
  • 103、毛泽东诗词集: 词语解释⒈  1996年出版。收旧体诗词六十七首。表达了作者崇高的志向,也歌颂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想像丰富,语言凝练,具有雄浑、豪放、壮美的风格。
  • 104、没词儿: 没词儿méi cí ér 1.   英 口; 2.  词穷,没话可说。 英 can find nothing to say; 3.  不知用什么词合适。 英 be at a loss for words;
  • 105、门词: 1.古时的一种曲艺形式。
  • 106、民词:谓百姓的诉状。
  • 107、命词: 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 遣词,用词。
  • 108、量词: 量词liàngcí (1) 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英 classifier; partitive; quantitafier; measure term; unit word
  • 109、理不胜词:意思是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通常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 110、连词: 连词liáncí (1) 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如:那么、所以、并且、或者等 英 conjunction
  • 111、口词:口供。
  • 112、开词:评话演员说正书之前,有时先念诵一段词,称为"开词"。词牌常用《西江月》﹑《临江仙》﹑《鹧鸪天》等。也有用律诗或绝句的。内容与正书不一定有关。
  • 113、借词卸责: 词语解释⒈  借词:找借口;卸:推卸。寻找借口推卸责任。
  • 114、进口词:外来词。
  • 115、汉语大词典: 词语解释⒈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出版(第一卷初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十二卷。另有索引附录一卷。收词三十七万七千条。按照“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编纂,注重探索词源和词义的演变,以反映汉语语言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
  • 116、合成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由词根和词根合成的叫复合词,如:朋友、火车、立正、照相机;由词根加词缀合成的叫派生词,如:桌子、花儿、木头、阿姨。
  • 117、反义词: 反义词fǎnyìcí (1) 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如“白”与“黑”,“好”与“坏”等) 英 antonym
  • 118、方位词: 方位词fāngwèicí (1) 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分单纯词的和合成的两类。单纯的方位词是“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间、旁”。合成的方位词由单纯词构成 英 noun of locality
  • 119、浮词曲说:浮:空虚不实;曲说:指言语偏激。虚浮不实的词句,偏颇不正的言论
  • 120、复合词:合成词的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结合而成的词。如教育、装修、洗衣机等。
  • 121、多义词: 多义词duōyìcí (1) 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的词,如“发”有“送出”(发信)、“发射”(发炮)、“产生”(发芽)、“表达”(发言)等义。多义词的各项意义之间有共同点,如“发”的几个意义都表示“由里往外出去”。意义如果各不相关,就不是多义词而是同音词 英 polysemant;ambivalent word
  • 122、才尽词穷:形容学问肤浅。
  • 123、词林摘艳: 词语解释⒈  散曲戏曲选集。明代张禄选辑。十集。系根据《盛世新声》增删补订而成。其中收有一些时调小曲,为研究当时民间小曲的资料。
  • 124、词类: 词类cílèi (1) 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通常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前者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英语,传统上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前置词)、冠词、连接词和感叹词八大类。现在语法因派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和称谓 英 parts of speech
  • 125、词频: 词语解释⒈  一定范围的语言材料中词的使用频率。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2) 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4) 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6) 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词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