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谤的词语

  • 126、谤嘲:诽谤讥嘲。
  • 127、谤诋:毁谤诋毁。
  • 128、谤詈:责骂。
  • 129、谤嗤:诽谤嗤笑。
  • 130、谤说:诽谤。
  • 131、谤书: 诽谤和攻讦他人的书函。 指《史记》。 泛称有直言指斥或毁谤内容的史传、小说等。
  • 132、谤讟:怨恨毁谤。《左传·昭公元年》:“民无谤讟,诸侯无怨。”《隋书·儒林传·何妥》:“屈辱既加,则有怨恨,谤讟之言出矣。”《清史稿·选举志二》:“时京僚瞢於时务,谤讟繁兴,原疏排斥众议,言之剴切。”
  • 133、谤弃:谓受到诽谤而被遗弃。
  • 134、谤木: 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称“谤木”。见《史记•孝文本纪》。
  • 135、谤亵:诽谤丑诋。
  • 136、谤讪: 谤讪bàngshàn (1)诽谤 英 slander
  • 137、谤讥:非议讥刺:谤讥匈匈,流于四方|下愚无知,谓为吝啬,腾之谤讥。
  • 拼音bàng
  • 注音ㄅㄤ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YUP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2) 同本义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4) 诽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6) 诅咒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