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豆的词语

  • 176、老豆腐: 老豆腐lǎodòufu (1) 北方小吃。豆浆煮开后点上石膏或盐卤凝成块(比豆腐脑儿老些),吃时浇上麻酱、韭菜花、辣椒油等调料 英 hardened bean curd
  • 177、糠豆不赡: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178、酱豆腐: 酱豆腐jiàngdòufu (1) 即豆腐乳 英 fermented bean curd
  • 179、豇豆红:类似豇豆的颜色,常用为瓷器的釉色。
  • 180、煎豆摘瓜:喻亲属相残。
  • 181、鸡豆子: 1.芡实。
  • 182、黄豆芽: 水浸黄豆使生出一、二寸左右的芽,可作菜。
  • 183、关王卖豆腐: 1.歇后语。谓人虽硬而所卖之货不硬。关王﹐指三国蜀关羽。
  • 184、瓜分豆剖:像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也作“豆分瓜剖”。
  • 185、瓜区豆分:犹言区分有序。
  • 186、瓜剖豆分:像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也作“豆分瓜剖”。
  • 187、红豆蔻:植物名。
  • 188、红豆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 189、纥豆陵:复姓。北周有纥豆陵伊利。见《周书.文帝纪上》。
  • 190、干豆腐:即豆腐干。用布包豆腐加香料蒸制而成。
  • 191、臭豆腐: 臭豆腐chòu dòu fu 1.  发酵后有特殊气味的小块豆腐,可作菜。 英 strong-smelling preserved bean curd; 2.  谑语。比喻外表丑陋而实际却令人喜爱的人或物。
  • 192、白豆蔻:植物名。子可入药。
  • 193、豆腐文: 是比喻像豆腐一样大小的文章,篇幅不是很大,大多是一些生活随想之类的,没有什么深远意义。
  • 194、豆卢姓: 豆卢,复姓,源自慕容氏,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姓氏,北魏时被赐姓所改。
  • 195、豆油皮: 豆油皮又叫豆腐皮,是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洽湾镇前江村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当地特产,由明代商贩江志亮研制而成,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与蜜橘、泥炉齐名,被誉为“南丰三宝”之一。
  • 196、豆腐乾: (~儿)食品,用布包豆腐加香料蒸制而成。
  • 197、豆豆眼: 表示很惊讶,很无语,很不好意思,看到不可思议的东西时,或是听到很奇怪的问题时。
  • 198、豆浆布: "豆浆印染"技艺。
  • 199、豆汁: 豆汁dòuzhī (1) 制绿豆粉时剩下的汁,味酸,可做饮料 英 a fermented drink made from ground beans (2) 〈方〉豆浆 英 soya-bean milk
  • 200、豆稭灰:豆秸烧成的灰,呈白色。常喻欲雪的天色或雪。
  • 拼音dòu
  • 注音ㄉㄡ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U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豆,古食肉器也。——《说文》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3) 又于豆于登。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5) 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9) 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11)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