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的词语

  • 376、三不主义:指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
  • 377、三不食:谓一日三餐皆不进食。
  • 378、三不时:犹言经常。
  • 379、三不入:谓三过家门而不入。形容尽心竭力,忠于职守。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380、三不留:俗称蚕老结茧﹑人老去世﹑女大出嫁为三种不可挽回之事,叫做"三不留"。
  • 381、三不归: 1.三种乐而忘归的现象。《管子.轻重丁》:"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欢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播﹐麻桑不种﹐蠒缕不治。内严一家而三不归﹐则帛布丝纩之贾﹐安得不贵?"后因称流连忘返为"三不归"。 2.无着落;没办法。
  • 382、三不开:五代马胤孙的绰号。
  • 383、三不管: 三不管sānbùguǎn (1) 指几方面都不管;没人管 例 三不管地区 英 come within nobody's jurisdiction;be nobody's business
  • 384、三波六折: 词语解释⒈  指各种波折。
  • 385、三病: 1.佛教语。指学道的三大障碍。指贪﹑瞋﹑痴。 2.佛教语。指学道的三大障碍。指谤大乘﹑五逆罪和一阐提。 3.谓国画用笔中的三失:版﹑刻﹑结。
  • 386、三兵:三种兵器。指矛﹑戟﹑钺。
  • 387、三表: 汉代贾谊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以立信义、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三表”;以赐之盛服车乘、盛食珍味、音乐妇人、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五饵”。见《新书•匈奴》。
  • 388、三别:指唐杜甫的著名诗作《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389、三变:三种变化。指君子三变。 三种变化。指天运三变。 三种变化。指周公三变:于文王时能子,于成王幼时能武,于成王壮时能臣。 三种变化。指古诗三变。远古至汉魏为一变,晋宋至唐初为一变,盛唐以后又一变。三种变化。 三种变化。指禾苗生长始于粟,生于苗,成于穗。 三种变化。指不肖子之三变。
  • 390、三层大,二层小:谓家庭中人口众杂,上辈之上还有上辈,下辈下面还有下辈。
  • 391、三采:三种颜色。特指朱﹑白﹑苍三色。
  • 392、三才:1.天、地、人。 2.三位齐名之才人。(1)指晋之潘滔、刘舆、裴邈。 3.三种材料。 4.姓名学术语,属于姓名学之五格剖象法术语。
  • 393、三步两脚:快速行走貌。
  • 394、三步见方:原谓将战时,兵士出阵行三步以示勇。后以指将舞时三顿足以为节。
  • 395、三陈: 1.亦作"三陈"。 2.指天阵﹑地阵﹑人阵。
  • 396、三车客:指修行佛法的人。
  • 397、三车: 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唐·窥基博通释典,尝至太原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宋·赞宁《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 398、三朝:1.正月初一为一岁年、月、日之始,故称正月初一为“三朝”。 2.三日、三天。 3.俗称新婚、产后第三天。 1.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场所,分为外朝、内朝、燕朝。2.三个朝代或三个帝王。
  • 399、三常: 1.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 2.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
  • 400、三长月: 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基本释义

数词(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2) 同本义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三,数名。——《广韵》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4) 表示多数或多次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6) 三倍 。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名词(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2) 指君、父、师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3) 指天、地、人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4) 指三皇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5) 指三颗星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8)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