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与的词语

  • 201、与子偕老:和你一起变老。 原意用在战友之间,后来用来指夫妻!
  • 202、与民偕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203、与时偕行: 变通趋时。
  • 204、动机与效果: 动机指人行动的主观愿望;效果指人实践的客观后果。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现和检验根据。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但两者的统一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有时客观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动机,好的动机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判断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
  • 205、与时消息: 谓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 206、有限与无限:有限与无限是物质世界固有的矛盾之一,反映物质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辩证性质的一对哲学范畴。
  • 207、锡与: 1.见"锡予"。
  • 208、习与体成:犹言习与性成。
  • 209、习与性成:习:习惯。性:性格。长期的习惯就会形成一定的性格。后多指坏习惯成为本性,就难以改变。也作“习以成性”。
  • 210、与人无忤:忤:抵触。没有和人相抵触的时候。指与人相处和善。
  • 211、与物无忤:谓处世态度随和﹐与人无所抵触。
  • 212、羞与为伍: 羞与为伍xiūyǔwéiwǔ (1) 把跟某人在一起当作可耻的事情 例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后汉书·党锢列传》 英 ashamed to associate with somebody
  • 213、岁不与我:汉语成语,拼音是suì bù yǔ wǒ,意思是岁月不能再给我。
  • 214、时不我与:时:时机,时间。我与:是“与我”的倒装。再没有时间给我了。表示感叹机会错过,追悔莫及。也作“岁不我与”。
  • 215、日不我与: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 216、人取我与: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 217、与人爲善:1. 同别人一起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焦循 正义:“是取人为善,即是与人同为此善也。” 续范亭 《学习漫谈》:“今天能依靠一个大政党,与全国人站在一起打 日本 ,这就是与人谋虎,与人为善了。” 2. 指赞助别人做好事。 明李贽 《答耿司寇书》:“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 3. 今多指善意帮助别人。
  • 218、咸与惟新: 见“咸与维新 ”。
  • 219、咸与维新:《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孔传:"言其余人,久染污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后因以"咸与维新"谓对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准予改过自新或革故图新。
  • 220、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 221、事与心违: 事与心违shì yù xīn wéi (1) 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违背 英 things go contrary to one's wishes
  • 222、事与原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 223、事与愿违: 事与愿违shìyǔyuànwéi (1) 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违背 英 things go contrary to one's wishes
  • 224、微与:谓不应该这样。
  • 225、虚与伪蛇:虚与委蛇 xūyǔ-wēiyí 委蛇:随顺,应付。
  • 拼音yǔ,yù,yú
  • 注音ㄩˇ,ㄩˋ,ㄩ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GNGD
  • 五行

基本释义

yǔ(2) 同“欤”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3) 另见yǔ;yùyù动词(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2) 同本义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3) 又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5) 交往;交好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7) 奖赏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8) 又如:与奖;与津贴(9) 帮助;援助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11) 随从;随着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13) 合乎 。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14) 等候,等待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15) 如:岁不我与(16) 允许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17) 又如:与告(准假)(18) 交付,偿还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19) 又如:与利息(20) 亲近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名词(1) 党与;朋党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群臣连与成朋。——《汉书》(2) 盟国,友邦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4) 类;同类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介词(1) 跟;和;及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3) 为,替 。如:与我想想(4) 离开 。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5) 对于;于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和;同 。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助词(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2) 另见yú;yùyú动词(1) 参与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2) 另见yú;y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