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丘的词语

  • 26、圆丘: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 古代传说中的山。
  • 27、员丘:1.神话中仙人所居的地方。 2.即圜丘。
  • 28、余丘:复姓。超过一个汉字组成的姓氏。
  • 29、营丘: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而得名。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后改名临淄。晋时郡名。东晋时,数万家中原流民向北投奔前燕慕容廆,廆于汉辽西临渝县地安置青州,别置营丘郡。地在今辽宁省沈阳市西。 指宋画家李成。成,营丘人,以山水画知名。
  • 30、饮谷栖丘:指隐逸山林。
  • 31、寅丘:大丘。
  • 32、蚁丘: 蚁丘yǐqiū (1) 蚂蚁山 英 ant hill
  • 33、遗丘: 1.亦作"遗丘"。 2.古墓;残冢。
  • 34、阳丘:祭坛。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筑的高台。 老子和孔丘的并称。
  • 35、雁丘:亦作'鴈丘'。金元好问葬雁之处。在山西阳曲汾水旁﹐为著名古迹。
  • 36、宴丘: 1.亦作"宴邱"。 2.又称筵九。即旧时正月十九日燕九节。
  • 37、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
  • 38、盐丘: 1.产盐的丘地。 2.清代盐税之一。
  • 39、玄丘: 传说中的地名。 泛称神仙居处。 犹深山。 指孔子。
  • 40、轩丘: 1.古地名。相传为轩辕黄帝所居之处。 2.复姓。汉有轩丘豹。见《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 41、轩辕丘:古代传说中的土山名。
  • 42、谢丘: 1.亦作"谢丘"。 2.复姓。春秋鲁有谢丘章。见《汉书.古今人表》。《元和姓纂》卷九引此作"谢邱"。
  • 43、萧丘:传说中的海岛名。相传在 南海 中,上有寒火,春生秋灭,生长一种小而焦黑的树木。
  • 44、乡丘:犹首丘。乡,通'向'。旧说狐死首向丘穴,故以'乡丘'比喻心怀故里。
  • 45、咸丘: 复姓。
  • 46、五比丘: 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 47、吾丘: 复姓。吾,通“虞 ”。
  • 48、梧丘: 当路的高丘。
  • 49、韫丘:指四方高,中央下的丘地。
  • 50、宛丘:地名。古宛丘地为春秋时陈都,秦置陈县,隋开皇初改称宛丘县,清为淮宁县,即今河南淮阳县。传县东南有宛丘,高二丈,但久已平没,不可考。《诗.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即指此丘。一说,四方高中央低为宛丘。参阅《诗.陈风.宛丘》毛传。
  • 拼音qiū
  • 注音ㄑㄧㄡ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G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2) 同本义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说文》小陵曰丘。——《广雅·释丘》丘中有麦。——《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李。是降丘宅土。——《书·禹贡》北陵坟衍。——《周礼·大司徒》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苫蔽成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3) 又如:荒丘(沙丘;丘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4) 泛指山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登介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山也。”三丘。——《后汉书·张衡传》(5) 又如:丘坂(山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丘阜(山丘;土山)(6) 坟墓亦何面复上先人之丘墓乎。——司马迁《报任安书》尧葬济阴,丘垅皆小。——《汉书·楚元王传》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文选·佚名·古诗十九首》(7) 又如:丘垄(祖先的坟茔;坟墓);丘木(植于墓地以庇兆域的树木);丘封(泛指坟墓);丘冢(坟墓);丘陇(坟墓)(8) 废墟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楚辞·屈原·九章·哀郢》(9) 又如:丘垅(废墟,荒地);丘井(荒丘、枯井。比喻人心寂然不动)(10) 荒凉的乡里 。如:丘里(乡里);丘落(村落);丘园(家园;乡村);丘樊(园圃;乡村)(11) 通“区”。地域是故得乎丘民。——《孟子·尽心下》四邑为丘。——《周礼·地官·小司徒》(12) 姓形容词(1) 空;寡高祖微时,时其丘嫂食。——《汉书·楚元王传》(2) 又如:丘城(空城);丘荒(空旷;荒凉);丘虚(空虚的意思);丘亭(空亭)(3) 通“巨”。大乡丘老不通。——《管子·侈靡》时时过其丘嫂。——《汉书·楚元王传》量词(1) 〈方〉∶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丘之乔。——宋· 沈括《梦溪笔谈》(2) 又如:三丘秧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