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举的词语

  • 201、武举: 武举wǔjǔ (1) 指武举人,明代各省武生在省城乡试,考中的叫武举人 例 武举黄略守东门。——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 military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provincial examination
  • 202、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
  • 203、唯才是举: 或唯才是用,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
  • 204、伟大壮举:伟大 wěidà 十分崇高卓越伟大的事业 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伟大的领袖∶非常雄伟宏大
  • 205、伟举: 伟举wěijǔ (1) 空前的壮举 例 这是一项伟举 英 great feat
  • 206、举直错诸枉: 原意为把直的东西放到弯曲的东西上面,弯曲的东西就自然变直了。可翻译为把贤明的人选拔出来,不贤明的人自然就远离了。
  • 207、悬垂举腿:躯干伸直.用力收缩腹肌将伸直的双腿抬高到水平位置,然后慢慢放下.身体回到悬垂位置后再开始下一次动作。
  • 208、推举: 推举tuījǔ (1) 推选,举荐 例 与会者一致推举他为主席 英 elect (2) 举重运动的项目之一,利用推力将重物举起 英 clean and press
  • 209、挺举:举重比赛方式之一。双手把杠铃从地上提翻到胸前,再举过头顶,一直到两臂伸直﹑两腿直立为止。
  • 210、举目远眺: 举目:抬起眼睛(看)。眺望,:从高处往远处望。举目眺望指抬起眼睛从高处往远处望的之意。
  • 211、条举: 谓申明法制,依法律行事。 逐条举出。
  • 212、腾举:飞升。
  • 213、唐举:战国梁人。以善相术著名。举也写作"莒"。《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后多以指善相术者。
  • 214、举止泰然: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 215、不识擡举: 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朕着美人歌舞一回,与他取乐玩赏,反被他言三语四,许多话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这都説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 216、擡举: 抬举táiju (1) 称赞;提拔 例 争相抬举 英 praise or promote sb. to show favour;favour sb. (2) 扶养;培养(多用于近代白话) 例 抬举成人 英 foster (3) 使抬升 例 冷空气把暖空气抬举起来 英 lift
  • 217、不识抬举: 不识抬举bùshí-táijǔ (1) 不知道对方对他器重或不接受对方优待 例 这和尚好不识抬举,我这姐姐,哪些儿不好?——《西游记》 英 fail to appreciate sb's kindness
  • 218、抬举: 抬举táiju (1) 称赞;提拔 例 争相抬举 英 praise or promote sb. to show favour;favour sb. (2) 扶养;培养(多用于近代白话) 例 抬举成人 英 foster (3) 使抬升 例 冷空气把暖空气抬举起来 英 lift
  • 219、举石锁:中国传统举重方式。
  • 220、锁厅举人:应锁厅试的考生。
  • 221、轻举绝俗: 犹言避世隐居。
  • 222、举世无双: 举世无双jǔshì-wúshuāng (1) 全世界只有一个。形容极为罕见 英 unrivalled (2) 无与伦比 例 一种举世无双的职业 英 unequaled
  • 223、疏举:逐条列举。
  • 224、束緼举火: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 225、束缊举火: 1.同"束缊请火"。
  • 拼音
  • 注音ㄐㄩ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IWFH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2) 同本义举,对举也。——《说文》举,擎也。——《广韵》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3)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4) 拿起;提起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举以予人。——宋· 苏洵《六国论》(5)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6) 飞,飞起;飘动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7)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8) 升起;耸起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中江举帆。——《资治通鉴》(9) 仰起;抬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10) 又如:举眼无亲(人地生疏,孤单无依);举手加额(把手举上额头敬礼)(11) 发问;动问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12) 推荐;选用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襄公三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13) 又如:举孝廉(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举保(推荐,举荐);举主(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14) 提出;列举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15) 又如:举似(指点,告诉);举案(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举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陈(列举陈述);举驳(提出理由,予以驳回);举类(举例)(16) 兴起;发动举事必循法。——《吕氏春秋·察今》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并举而争起。——《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17) 又如:举大事(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举大计(举大事)(18) 施行;办理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9) 攻克;占领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西举巴蜀。—— 汉· 贾谊《过秦论》戊卒叫,函谷举。—— 唐· 杜牧《阿房宫赋》且秦举 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汉书》(20) 成就;成功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21) 参加科举考试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岛初赴举。——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乙先得举。——清· 周容《芋老人传》举乡试。——《明史》(22) 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23) 指摘;检举 。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24) 抚养;生育 。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25) 放;发 。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26) 点燃 。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27) 取;拾取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28) 借贷 。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29) 攀援木熙者,举梧槚。——《淮南子》(30) 张开 。如:举口(开口,张口)(31) 带动;率领 。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32) 耸立,突起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33) 成立,站得住脚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晋· 陆机《文赋》(34) 记录;登记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35) 谈论;称引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唐· 韩愈《原道》(36) 赞许;表彰 。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37) 复兴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礼记》(38) 祭祀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礼记》(39) 没收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40) 吃丰盛的饮食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周礼》(41) 轻手诊脉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42) 总括 。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名词(1) 言行;举动 。如:举止失措(举动失常);举指(犹举止,行动);举趾(指举动);举休(举止;举动);举以丧名(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2) 科举考试 。如:举监(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举场(科举考场);举选(指科举)(3) 举人的简称 。如:中了举了(4) 榉柳(5) 肺脊;骨体正脊佐食受牢举如傧。——《仪礼》(6) 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7) 姓量词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形容词(1) 全举家锦衣玉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举门(满门,全家);举时(举世);举族(全族)副词皆,都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杀人如不能举。——《史记·项羽本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