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乡的词语

  • 251、乡仰:向往仰慕。乡,通"向"。
  • 252、乡胥:乡吏。
  • 253、乡县: 1.故乡所在之县。亦泛指家乡。
  • 254、乡先生:古时尊称辞官居乡或在乡教学的老人。
  • 255、乡帐:乡里户口田亩的帐册。
  • 256、乡壮:乡里的壮丁。
  • 257、乡佐:乡啬夫。
  • 258、乡馔:乡味,本地特有的食品。
  • 259、乡账: 1.放给农民的高利贷。
  • 260、乡意: 1.谓心意归向。乡,通"向"。
  • 261、乡司: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
  • 262、乡下人: 乡下人xiāngxiarén (1) 生活在农村的人 英 rural;country folk;out-of-towner (2) 在西方国家,指见识少的外省人 例 头脑狭隘的乡下人 英 provincials
  • 263、乡乐: 1.乡土之乐。
  • 264、乡君:古代妇女的封号。始于晋武帝封羊祜妻为万岁乡君。唐代外命妇之制,勋官四品母或妻为乡君。宋废。明惟宗室女有此称。清亦惟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女格格及贝勒侧室之女称'乡君'。
  • 265、乡长:周代指乡大夫。 隋唐以后,乡长为农村基层行政人员。
  • 266、乡地: 1.故乡,家乡。 2.乡约与地保的并称。清代一乡之中,乡董或乡长以下设庄头﹑乡约﹑地保各一人,分管乡里杂务,皆为无俸役职。
  • 267、乡调:指家乡话的语调。
  • 268、乡背:指正面和反面。乡,通"向"。
  • 269、乡书手:宋代乡中协助里正办理文书的人。
  • 270、乡俗: 乡俗xiāngsú (1) 乡间的习俗 例 很多的乡俗 例 乡俗好尚。——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 country custom
  • 271、乡土志:地方志。
  • 272、乡园: 乡园xiāngyuán (1) 家乡,家园 例 乡园多故。——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英 hometown;homeland;native place;hearth and home
  • 273、乡杖:《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后遂以"乡杖"表示年老。
  • 274、乡哲:乡里的贤哲。喆,同"哲"。
  • 275、乡校:古代地方学校。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
  • 拼音xiāng
  • 注音ㄒㄧㄤ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XTE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习乡尚齿。——《礼记·王制》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3)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4)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各乡逆夷(5)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6)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7)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8) 地方;处所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9)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10)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如:梦乡;醉乡(11)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12) 用作动词,读xiàng。通“向”。面对着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13)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