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仪的词语

  • 351、衡仪:公平的法规。
  • 352、谨具贺仪: 谨:谦称;具:准备;贺仪:礼物、礼品或礼金。一般用于晚辈向长辈表示敬意或下级向上级表示祝贺,恭敬地备办贺礼。
  • 353、贺仪: 犹贺礼。
  • 354、汉仪:汉官威仪。泛指中国礼仪制度。
  • 355、汉官仪: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
  • 356、汉官威仪: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典礼制度。亦泛指华夏的礼仪制度。
  • 357、郭子仪: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
  • 358、晷仪: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
  • 359、规仪:规章仪式。
  • 360、仪轨:礼法规矩。
  • 361、轨仪: 1.法则,仪制。
  • 362、光仪:光彩的仪容。称人容貌的敬词,犹言尊颜。
  • 363、官仪: 1.官府的礼仪。 2.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 364、古仪: 1.古旧的式样。 2.古代的礼仪。
  • 365、宫仪:谓宫中之女子。仪,通"娥"。
  • 366、仪锽斧:指用为仪仗的斧钺。
  • 367、赙仪: 犹赙礼。
  • 368、妇仪: 1.谓妇女的容德规范。
  • 369、凤皇仪: 1.亦作"凤皇来仪"。 2.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吉祥之兆。《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余鸟兽不待九而率舞。"晋成公绥《啸赋》﹕"百兽率儛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皇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皇仪。"亦省作"凤皇仪"。《后汉书.崔寔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一说﹐舜作箫韶﹐其形制法凤凰之容仪﹐十管参差﹐像凤之翼。参阅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箫》。
  • 370、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
  • 371、凤皇来仪: 1.亦作"凤皇来仪"。 2.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吉祥之兆。《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余鸟兽不待九而率舞。"晋成公绥《啸赋》﹕"百兽率儛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皇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皇来仪。"亦省作"凤皇仪"。《后汉书.崔寔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一说﹐舜作箫韶﹐其形制法凤凰之容仪﹐十管参差﹐像凤之翼。参阅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箫》。
  • 372、凤仪:凤凰的仪态。 比喻英俊的姿容。
  • 373、凤凰来仪: 1.亦作"凤皇来仪"。 2.凤凰来舞,仪表非凡。指吉祥之兆。《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余鸟兽不待九而率舞。"晋成公绥《啸赋》﹕"百兽率儛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唐柳宗元《晋问》﹕"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亦省作"凤皇仪"。《后汉书.崔寔传》﹕"乐作而凤皇仪﹐击石而百兽舞。"一说﹐舜作箫韶﹐其形制法凤凰之容仪﹐十管参差﹐像凤之翼。参阅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箫》。
  • 374、丰仪:风度仪表。
  • 375、八分仪: 一种天文仪器。制作原理与六分仪相同。藉观测天体(太阳或星座)与地平线夹角的角度,来测定观测者所在的纬度。
  • 拼音
  • 注音ㄧ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WYQY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2) 同本义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4) 法度;礼法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6) 典范;表率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上者,下之仪也。——《荀子》(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8) 礼仪。仪式;礼节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10) 仪仗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13) 又如:寿仪;谢仪(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15) 姓动词(1) 取法;效法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2) 又如:仪式(取法)(3) 拟想;推测;忖度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5) 匹配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