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伎的词语

  • 51、淫伎: 无益的技艺。指制造奢华物品的技艺。
  • 52、伎艺: 1.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 2.指有技艺的人。
  • 53、伎痒: 1.亦作"伎懩"。 2.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 3.泛指欲望强烈。
  • 54、伎懩: 1.亦作"伎懩"。 2.谓有所擅长,遇机会即欲表现,如痒难忍。 3.泛指欲望强烈。
  • 55、效伎: 亦作“效技”。
  • 56、鼓舞伎:舞乐名。
  • 57、椀珠伎: 1.古杂技。犹今舞碟弄碗之戏。
  • 58、屠龙之伎: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 59、遢伎儿: 1.儇薄子。
  • 60、以售其伎:售:推销,推行;伎:伎俩。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 61、绳伎: 1.亦作"绳技"。亦作"绳妓"。 2.杂技之一种。俗称走索。 3.指绳技艺人。
  • 62、清商伎: 隋时清乐名。
  • 63、伎曲:谓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 64、伎巧:技术,技艺。指精美奇巧的工艺品。 指工艺匠人。
  • 65、无所施其伎: 1.见"无所施其技"。
  • 66、橦末之伎: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
  • 67、末伎: 古指工商业。 不足道的技艺。
  • 68、都卢伎:古代爬竿杂技。
  • 69、伎俩: 伎俩jìliǎng (1) 手段;花招 例 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英 trick (2) 技艺;本领 例 见他伎俩,飞马报太祖。——明·佚名《英烈传》 英 technique
  • 70、伎力:技能与勇力。
  • 71、高丽伎:隋时七部乐之一。采用高丽乐曲,配以十四种乐器,由十八人演奏。
  • 72、伎苛:谓治事烦苛。
  • 73、贱伎: 1.卑微的技艺。亦指从事卑微技艺的人。 2.特指妓女。
  • 74、吞剑伎:我国传统杂技之一。
  • 75、婆猴伎: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 拼音jì,qí
  • 注音ㄐㄧˋ,ㄑㄧ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FCY
  • 五行

基本释义

jì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qí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名词(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2) 同本义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3) 同“妓”。歌女,舞女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5) 泛指歌舞表演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8) 通“技”。技艺,本领无他伎。——《书·秦誓》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