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儒的词语

  • 101、儒席:儒者席上。犹今言知识界。
  • 102、儒释: 1.儒教和佛教。
  • 103、儒儒:局促貌。
  • 104、儒流:儒士之辈。
  • 105、儒仙:对容貌慈祥的长寿老人的尊称。
  • 106、儒职: 1.学官之职。
  • 107、儒英:谓饱学的儒士。
  • 108、儒修:贤能的儒士。
  • 109、儒乡:谓儒学发源之地。
  • 110、儒输: 1.迂缓迟钝。
  • 111、儒书:儒家经籍。
  • 112、儒教徒: 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 113、儒户: 1.读书人的户籍。元代根据居民的职业分户籍为民户﹑军户﹑儒户﹑医户等名目。 2.指具有此种户籍的居民。
  • 114、儒客: 1.儒士。
  • 115、儒科: 1.指儒学。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 116、儒化:儒家的教化。
  • 117、儒史:儒学和史学。
  • 118、儒师: 1.博雅淳正的师傅。 2.元明时称官学的教官。
  • 119、儒绅:犹缙绅。
  • 120、儒宗:儒者的宗师。汉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 121、儒装:读书人的装束。借指读书人。
  • 122、儒秀:指德才兼优的儒士。
  • 123、儒训: 1.谓儒学教育。
  • 124、儒业: 1.指儒学,儒家经学。 2.谓读书应举之业。 3.以儒学为业。
  • 125、儒酸:犹寒酸。形容读书人贫窘之态。
  • 拼音
  • 注音ㄖㄨ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WFDJ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儒,术士之称。——《说文》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3) 又如:儒师;儒仙(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形容词(1) 通“懦”。懦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3) 愚昧无知的儒,愚也。——《广雅》(4) 通“濡”。缓慢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