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前的词语
- 101、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词语解释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⒈ 见“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引证解释⒈ 见“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102、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词语解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qián rén zhòng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 ]⒈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引证解释⒈ 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引清 翟灏 《通俗编·俚语对句》:“今年种竹,来年喫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黄绣球》第一回:“俗语説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续孽海花》第三二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反把那种树的人杀了,还有甚么公理呢!”《人民日报》1982.3.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我国人民的美德。”
- 103、前人种德后人收:德:德行。指上辈的人有德行,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
- 10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词语解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qián rén zāi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 ]⒈ 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引证解释⒈ 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国语辞典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qián rén zāi shù hòu rén chéng liáng ]⒈ (谚语)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引《群音类选·清腔类·卷一·桂枝香·坐坛遣将曲》:「那晓得三纲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黄,圆鸭蛋里棹桨,竹竿空长,肚里无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黄绣球·第一回》:「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守著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
- 105、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词语解释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qián rén shī jiǎo,hòu rén bǎ huá ]⒈ 比喻前人的失误,后人可以引为教训。引证解释⒈ 比喻前人的失误,后人可以引为教训。引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抄》卷六:“今世俚语‘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即 汉 谚‘前车覆,后车戒’之义也。”国语辞典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qián rén shī jiǎo hòu rén bǎ huá ]⒈ (谚语)比喻前人失败的教训,后人可从中汲取经验。例如:「凡事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只要善加改进,必能渐入佳境。」
- 106、前情: 前情qiánqíng (1) 先前的情况 例 不知前情就乱下定义 英 cause (2) 先前的感情 例 不计前情 英 past fondness
- 107、前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形成一个复古的文学流派。因有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故称他们七人为前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二》。
- 108、前书: 1.指《汉书》。 2.前次的书信。 3.前人之书。
- 109、前手: 1.亦作"前手"。前边。 2.上一次﹐前些时候。
- 11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词语解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⒈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引证解释⒈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引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汉书·张衡传》:“故恭俭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諂慢,鲜不夷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国语辞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 ]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后行事的依据。引《战国策·赵策一》:「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
- 111、前声:古典戏曲用语。元明杂剧的每支曲子须标明其所属的宫或调﹐同一折中宫调相同的各曲﹐只在第一支曲前标明调名﹐其后各曲﹐则标"前声"或"前调"。
- 112、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词语解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 ]⒈ 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引证解释⒈ 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113、前文人: 前代有文德的人。
- 114、前体: 前体qián tǐ 1. 船的最宽大部分或船中部横剖面以前的部分。 英 forebody; 2. 各种无脊椎动物(如许多软体动物)的身体前方部分,当它不能被分解成原始体节时。 英 prosoma; 3. 反应或过程的预前阶段中所存在的或所形成的一种物质,后来会转变为另一物质或体系。 英 precursor; 4. 在代谢途径中位于另一化合物之前的一种化合物。
- 115、前房: 旧称先娶之妻。滇剧《闯宫》:“我就是你驸马公的前房夫人到了!” 庭院最前面的房屋。
- 116、前恶: 1.前人的罪过。 2.以前的过失。 3.旧有的嫌隙。
- 117、前对: 敌手,对手。
- 118、前度: 见“前图 ”。 前一次;上一回。
- 119、前好: 以前的友好关系。 前人的喜好。
- 120、前光: 谓祖先的功德。
- 121、前官: 1.原来的官职。 2.指现任官的前一任官。 3.谓以前于某地为官。
- 122、前古: 古代;往古。
- 123、前歌: 见“前歌后舞 ”。
- 124、前家儿: 前妻生的儿子。
- 125、前家: 犹前房。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9
- 繁体前
- 五笔UEJJ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本义:前进)(2) 同本义前,进也。——《广雅》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孔子下车而前。——《庄子》(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4) 引导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6) 进见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7) 通“翦”。剪裁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名词(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恐前后受敌。(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5) 预先;事前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7) 目前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8) 通“箭”。箭竹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形容词(1) 从前的 。如:前部长;前主任(2) 未来的 。如:前景;前程;前途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