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拼音: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注音:ㄑ一ㄢˊ ㄕˋ ㄅㄨˋ ㄨㄤˋ,ㄏㄡˋ ㄕˋ ㄓ ㄕ
词性: 成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词语解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

⒈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引证解释

⒈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后汉书·张衡传》:“故恭俭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諂慢,鲜不夷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国语辞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 ]

⒈  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为今后行事的依据。

《战国策·赵策一》:「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

字义分解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EJJ
  • 五行

(1)(名)空间或位置在正面的:~门|村~村后。

(2)(名)往前走:勇往直~|畏缩不~|停滞不~|一往无~。

(3)(名)次序靠近头里的:~排|~三名|~者。

(4)(名)过去的;较早的:~天|从~|~功尽弃|~所未有|~无古人;后无来者。

(5)(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政务院。

(6)(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

(7)(名)未来的(用于展望):~程|~景|往~看;不要往后看。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GKVH
  • 五行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wàng
  • 注音ㄨㄤ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NU
  • 五行

(动)忘记:~掉|难~。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GKD
  • 五行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JGMH

[ shī ]

1.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为人师。

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3. 效法:师法古人。

4. 榜样:师范。

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7. 军队:会师。出师。

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9. 一国的首都:京师。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