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拼音】: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

  • 【注音】:  

    ㄍㄨㄛˊ ㄅ一ˋ ㄗˋ ㄈㄚˊ,ㄦˊ ㄏㄡˋ ㄖㄣˊ ㄈㄚˊ ㄓ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九字成语

  • 【繁体】: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 【简拼】:  

    GBZFEHRFZ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伐:讨伐。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攻伐。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

  •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语法: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作宾语、定语;用于治国等。

  • 示例: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一面看,一面想起四书上面‘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字义分解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TE
    • 五行

    (1)(副)必定;必然:战~胜;攻~克|~经之路。

    (2)(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

    • 拼音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HD
    • 五行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 拼音
    • 注音ㄈㄚ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WAT
    • 五行

    (1)(动)砍:~树。

    (2)(动)攻打:讨~。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hòu
    • 注音ㄏㄡ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GKD
    • 五行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 拼音rén
    • 注音ㄖㄣ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WWWW
    • 五行

    (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

    (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

    (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