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律的词语
- 26、七律长征:毛泽东带领红军到达延安后写的一首律诗,表达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和乐观的革命情怀以及红军对远征中艰难险阻的无所畏惧。
- 27、足律律:快速旋转。多用来形容风。
- 2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纪委、中央纪委或中纪委)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检查监督机关,担负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实行书记负责制。
- 29、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即“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价值增殖的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者直接消费,而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止境地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又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着生产的盲目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造成商品过剩危机。正是这个规律决定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日趋严重,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灭亡。
- 30、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科学术语,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定律。
- 31、韦伯费希纳定律: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一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r(刺激差别量)r(刺激量)=k(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在此基础上假设最小觉差是感觉量的单位,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减,感觉量按算术级数增减,用公式表示:s=klgr(s代表感觉量,k代表常数,r代表刺激量)。这就是“费希纳定律”,或称为“韦伯费希纳定律”。
- 32、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所发表的一种自然规律。
- 3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 34、罪律: 1.治罪的律条。
- 35、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词语解释⒈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 36、小律: 小律诗。
- 37、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词语解释⒈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正确处理军内关系、军民关系和正确对待俘虏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解放军总部1947年统一规定,重行颁布。⒉ 歌曲名。原名《红军纪律歌》。以“三大纪律八顶注意”为歌词内容的红军歌曲。程坦编词,集体改词,作于1935年冬。歌词几经修改,后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订正。
- 38、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词语解释⒈ 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规律。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因而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而满足人民需要的手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自身的积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高度技术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规律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遵循这一规律的要求,就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 39、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其定量关系为:外界传递给系统的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和系统对外所做的功的总和。
- 40、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 41、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说明热现象过程的方向。一种表述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吸收的热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另一种表述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两种表述是等效的,实质都是说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 42、牛顿第一定律: 词语解释⒈ 又称“惯性定律”。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任何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43、民事法律行为: 词语解释⒈ 简称“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 44、雷同一律:雷同:相互间的声音、说法大致相同;一律:本指同一音律,后指一样。多指诗文套用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 45、量变质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二。
- 46、律令格式:中国隋唐时期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
- 47、律令: 律令lǜlìng (1) 律度法令;法规 英 laws and decrees;command;order
- 48、律科:法令条文。
- 49、律己: 律己lǜjǐ (1) 克制、把握自己 例 律己要严,对人要宽 英 be strict with oneself;govern one's own conduct
- 50、律历:亦作“律歷”。亦作“律厤”。指乐律和历法。
- 拼音lǜ
- 注音ˋ
- 笔划9
- 繁体律
- 五笔tvfh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律,均布也。——《说文》出以律。——《易师》律,法也。——《尔雅·释诂》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10) 古代爵位的等第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11) 指季节和气候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动词(1) 约束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3) 遵循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4) 击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形容词(1) 高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