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束的词语

  • 76、束牛腰:捆束牛腰粗大。形容卷帙很多。
  • 77、束马县车:束:捆,绑。悬:挂。包裹马足,挂牢车子,以防滑跌倾覆。形容路险难行。
  • 78、束急:犹束湿。喻驭下苛酷急切。
  • 79、束教: 谓受名教约束。
  • 80、束勗: 警策,策励。
  • 81、束缊: 亦作“束蕰”。 捆扎乱麻为火把。 见“束缊请火 ”。
  • 82、束藴: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藴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缊,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缊'﹑'束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 83、束意: 1.犹收心。谓虔诚。
  • 84、束车:犹套车。
  • 85、束伍令: 1.古时一种更休叠战的阵法。也称叠阵法。
  • 86、束伍: 约束部队;治军。
  • 87、束上起下: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 88、束手旁观: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 89、束身自好:犹束身自修。 指只顾自己,不管天下大事。
  • 90、束火:扎火把;用火把照。
  • 91、束甲: 卷起甲衣。表示轻装疾进。 收起甲衣。表示归顺。
  • 92、束兵:收起兵器。
  • 93、束脯:春秋时晋大夫赵盾猎于首山,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赵盾复与之肉脯二束。后翳桑之饿人为晋灵公甲士,灵公将杀赵盾,甲士倒戈,护之逃走。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
  • 94、束杖理民: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95、束崖: 1.环抱的山崖。
  • 96、束缊举火: 1.同"束缊请火"。
  • 97、束杖: 捆起来的刑具。 收起刑具。参见“束杖理民 ”。
  • 98、束指:犹罢手,歇手。
  • 99、束紒:束发为髻。泛指青少年时候。
  • 100、束教管闻: 1.谓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II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2) 同本义束,缚也。——《说文》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自行束脩以上。——《论语》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4) 约束;限制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6) 收拾;整理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8) 搁置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9) ∶姓量词(1) 把,小捆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2) 又如:一束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