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棘的词语
- 126、棘门: 1.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称"棘门"。棘,通"戟"。《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又古代宫门插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 2.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3.指棘门军。
- 127、棘津:意指古代黄河津渡名。
- 128、棘围: 指科举时代的考场。 用荆棘圈成的场地。
- 129、棘矜:戟柄。棘,通'戟'。
- 130、棘人: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
- 131、棘闱:春秋楚棘邑之门。棘围。
- 132、棘手: 棘手jíshǒu (1) 扎手,刺手 例 凡草木刺人,江湘之间谓之棘。——《方言》 英 stubborn;troublesome (2) 比喻事情难办 例 对付棘手问题的办法
- 133、饥棘: 1.饥荒贫瘠。棘,通"瘠"。
- 134、棘环:犹拘禁。
- 135、九棘三槐: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
- 136、棘槐:"三槐九棘"的省称。代指公卿。
- 137、三槐九棘: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 138、槐棘: 1.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
- 139、槐宫棘寺:三公九卿的官署。
- 140、槐省棘署:三公九卿的官署。
- 141、槐阶棘路:泛指三公九卿之位。
- 142、棘扈氏:古代传说少昊时的农官。
- 143、棘户:科举试场。
- 144、桃弧棘矢: 桃木制的弓,棘枝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
- 145、棘刺母猴:意思是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 146、棘猴:战国宋有人请为燕王在棘刺的尖端刻猴,企图骗取优厚的俸禄;燕王发觉其虚妄,乃杀之。事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棘猴'喻徒费心力或欺诈诞妄。
- 147、棘喉:谓芒刺在喉。喻食物难以下咽或有话碍难出口。
- 148、蒿棘: 1.蒿草与荆棘。亦泛指野草。
- 149、棘钩:犹言钩章棘句。形容文章艰涩难懂。
- 150、钩棘: 1.即钩戟。 2.亦作"钩棘"。犹株连﹐牵连。 3.亦作"钩棘"。形容文字艰涩﹐不流利。 4.指刺人的草。
- 拼音jí
- 注音ㄐㄧˊ
- 笔划12
- 繁体棘
- 五笔GMII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二-朿(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2)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棘,小枣丛生者。——《说文》實于丛棘。——《易·坎》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3)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4)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5) 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6) 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 。如:额棘;髂棘(7) 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8) 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礼记·明堂位》(9) 又如: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10) 中国地名(11) 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12) 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13) 姓形容词(1) 棱角整饬,锋刃锐利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诗·小雅·斯干》(2) 办事艰难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唐· 刘知几《史通》(3) 通“亟”。急切,急迫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小雅·采薇》(4) 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诗·桧风·素冠》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篇》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