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毛的词语

  • 601、翰毛:羽毛。
  • 602、毛蚶: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
  • 603、汗毛孔: 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汗从这里排泄。也叫毛孔。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战士们全都抬起头,伸长耳朵,浑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
  • 604、汗毛: 汗毛hànmáo (1) 除头发、胡子外人体其余部分优质柔软的毛发 例 晒黑的手臂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白色汗毛 英 down (2) 寒毛 英 fine hair on the human body
  • 605、寒毛: 人体皮肤上的细毛。 毛发因害怕而竖起。形容畏惧。
  • 606、毛依罕:毛依罕(1906-1979),1906年2月12日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今哲里木盟)扎鲁特右翼旗乌力吉木仁苏木太本艾里嘎查贫困牧民桑杰家里。
  • 607、毛孩: 毛孩máohái (1) 指浑身长着浓密毛的小孩。是人类的一种返祖现象 英 hairy child
  • 608、毛孩子: 毛孩子máoháizi (1)口∶小孩子,也指年幼无知的人 例 你不要跟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计较嘛! 英 a little child;mere small child
  • 609、细毛滚刷:细毛滚刷又称细毛滚筒刷或短毛滚筒,滚出来的的漆膜手感细腻。
  • 610、拳毛騧:骏马名。
  • 611、骨寒毛竖:形容十分害怕。
  • 612、毛举细故: 毛举细故máojǔ-xìgù (1) 不厌其烦地列举不重要的小事 英 enumerate in detail;dwell on minor affairs to the neglect of major problems
  • 613、毛咕: 1.方言。有所疑惧而惊慌。
  • 614、毛毛咕咕: 方言。形容畏怯慌张,心神不定。
  • 615、饮血菇毛: 《礼记·礼运》
  • 616、大毛公: 指汉代赵人毛苌。
  • 617、根毛: 植物根部尖端表面所生的细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部分。
  • 618、水毛茛: 水毛茛,多年生沉水草本。茎长30厘米以上,无毛或在节上有疏毛。
  • 619、毛茛:俗称“老虎脚爪草”。多年生有毛草本。初夏开花,花黄色。
  • 620、毛茛灸: 毛茛灸为天灸的一种,其法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起泡,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
  • 621、毛茛科: 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大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或在茎上互生。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单生或排成圆锥花序。果实多为蓇葖或瘦果。种子中胚乳丰富而胚小。可供观赏(如牡丹、芍药等)和药用(如黄连、乌头等),也有一部分为有毒植物(如毛茛等)。茛(gèn)。
  • 622、毛葛: 1.即线绨。纺织品名。用蚕丝或化学纤维长丝作经﹐棉纱作纬。织物表面起横棱效应﹐可以分为素织或提花两类。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可作服装或被面。
  • 623、毛糕:即不去皮的黄米糕
  • 624、毛菌纲: 英文Trichomycetes,属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一种,是昆虫的寄生物或共生物,菌丝体以固着器附着在昆虫消化道或角质层上,并不侵入寄主组织内。
  • 625、剛毛: 刚毛gāngmáo (1) 长在人或动物身上的硬毛,如猪鬃 英 bristle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2) 同本义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5) 鸟的羽毛(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8) 通“芼”。草木;五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10) 姓动词(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3) 发慌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