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沙的词语
- 26、支沙: 1.亦作"支杀"。亦作"支煞"。 2.戏曲中常用的形容词词尾。 3.赼趄,行走困难貌。
- 27、质沙:古国名。又称宿沙。
- 28、走石飞沙:石头滚动,沙子飞扬。形容风势狂暴猛烈。
- 29、蒺藜沙上野花开:比喻埋没英才。
- 30、烟沙:亦作'烟沙'。云雾迷蒙的沙滩。
- 31、眼里揉不下沙子: 1.比喻容不得人。
- 32、也沙: 词语解释⒈ 衬词。无义。
- 33、一盘散沙: 一盘散沙yīpán-sǎnshā (1) 像一盘松散的砂子;比喻人多却不团结、力量分散 英 in a state of disunity like a sheet of loose sand
- 34、越调·天净沙·秋思: 词语解释⒈ 散曲篇名。元代马致远作。全文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不用一个动词,即勾勒出秋日黄昏的典型景物,表达出游子的凄凉心境。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篇。
- 35、云沙: 1.亦作"云砂"。 2.白云和黄沙。亦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 3.犹云泥。指相距遥远。 4.指苍茫空阔﹑云沙遥接处。 5.云母的一种。
- 36、玉女沙:河南登封有八风溪,溪水南流合三交水,岸有沙,细润可以澡濯,隋代常进后宫,杂以香药,以当豆屑,号曰玉女沙。参阅《太平寰宇记·河南府·颍阳县》。
- 37、玉沙:白沙。 比喻雪花。 指星斗,亦以喻棋子。
- 38、西沙自卫反击战: 词语解释⒈ 1974年1月,中国军民反击南越军队入侵西沙群岛的战斗。1956年4月,南越军队侵占中国领土西沙群岛的珊瑚岛后,于1974年1月17日和18日又侵占甘泉、金银等岛屿,19日继续向琛航、广金两岛发动进攻。中国海军在陆军及民兵的协同下予以反击,于20日收复被侵占的全部岛屿。
- 39、星沙: 湖南省·长沙市的别名。
- 40、小花沙参: 词语解释⒈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Adenophora stricta),叶子长椭圆形,四片轮生,花冠钟形,萼片狭长,紫色。根可以入药,是祛痰剂。
- 41、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维语: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 42、沙水: 1.沙滩上的水。 2.沙与水。
- 43、沙时计:即沙漏。参见"沙漏"。
- 44、沙沙声: 沙沙声shāshāshēng (1) 一种由摩擦发出的声音 例 窗帘的沙沙声 英 rustle
- 45、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亦指由沙民组成的乡兵。
- 46、沙门: 沙门shāmén (1) 梵语的音译。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 英 Sramana;buddhist monk
- 47、沙毛钱:宋代一种夹沙的劣质小铜钱。
- 48、沙塞子: 指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前后片各五句,两平韵。也有作四十九字、五十字,前后各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的。
- 49、沙日:照在沙上的日光。
- 50、沙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
- 拼音shā,shà
- 注音ㄕㄚ,ㄕㄚˋ
- 笔划7
- 繁体沙
- 五笔IITT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shā名词(1)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2) 同本义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红壁丹沙。——《楚辞·招魂》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4)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5)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6)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7) 沙漠 。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8)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如:豆沙(9)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10)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形容词(1) 沙哑的,嘶哑的 。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2) 粗糙 。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3) 粗野;粗俗 。如:沙块(粗野之人)(4) 颗粒松散如沙状 。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5) 〈方〉∶雌性的 。如:沙牛(6) 另见shàshà动词(1) 〈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2) 另见shā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