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淖的词语

  • 1、濯淖:谓浸渍。
  • 2、三淖:传说中川泽名。
  • 3、积淖:深泥潭。
  • 4、浮淖:犹泥泞。
  • 5、濆淖:漩涡。
  • 6、淖糜:烂糊粥。
  • 7、淖溺: 1.消融。 2.犹沉溺。
  • 8、淖约:姿态柔美貌。淖,通'绰'。指物性柔弱。 指姿态柔美的女子。
  • 9、淖湴:淤泥。
  • 10、沈淖: 污浊。指风俗败坏。
  • 11、渍淖: 1.陷于烂泥。 2.不清洁,不整洁。
  • 12、淖泽:湿润。
  • 13、泽淖:湿润。
  • 14、淖衍:流貌。
  • 15、淖汙:泥水混浊。
  • 16、汙淖:泥淖。
  • 17、淖污:泥水混浊。
  • 18、污淖:泥淖。
  • 19、渟淖:指泥水塘。
  • 20、淖田:烂泥田。
  • 21、淖沙:表面板结下面虚软易陷的沙地。又称流沙﹑活沙﹑范河。
  • 22、淖弱:柔和貌。淖﹐通"绰"。
  • 23、普淖:指黍稷。《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齐溲酒。"郑玄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晋潘岳《藉田赋》:"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 24、淖泞: 泥泞。
  • 25、泞淖: 泥泞;泥淖。
  • 拼音nào,chuò,zhuō
  • 注音ㄋㄠˋ,ㄔㄨㄛˋ,ㄓㄨㄛ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HJH

基本释义

nào名词(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2) 同本义淖,泥也。——《说文》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和泥曰淖。——《通俗文》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4) 流体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形容词(1) 湿润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淖,湿也。——《广雅》(2) 又如:淖泽(湿润)(3) 柔和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chuò名词(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2) 同本义淖,泥也。——《说文》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和泥曰淖。——《通俗文》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4) 流体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形容词(1) 湿润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淖,湿也。——《广雅》(2) 又如:淖泽(湿润)(3) 柔和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zhuō名词(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2) 同本义淖,泥也。——《说文》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和泥曰淖。——《通俗文》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4) 流体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形容词(1) 湿润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淖,湿也。——《广雅》(2) 又如:淖泽(湿润)(3) 柔和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名词(1) (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泥沼;深泥,烂泥)(2) 同本义淖,泥也。——《说文》天雨淖。——《汉书·韦元成传》世沉淖而难论兮。——《楚辞·怨世》和泥曰淖。——《通俗文》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濯淖污泥之中。——《资治通鉴·汉纪》(3) 又如:淖泞(泥烂滑溜);淖湴(淤泥);淖污(泥水混浊);淖田(烂泥田);淖潦(烂泥积水)(4) 流体漆淖水淖,合两淖则为蹇。——《吕氏春秋》形容词(1) 湿润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淖,湿也。——《广雅》(2) 又如:淖泽(湿润)(3) 柔和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