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焚的词语
- 151、焚和: 1.谓毁灭中和之性。
- 152、焚林: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 153、焚香: 焚香fénxiāng (1) 烧香 例 焚香拜佛 英 burn joss sticks (2) 点燃香支 例 焚香祷告 英 light joss sticks
- 154、焚券: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战国齐冯谖为孟尝君往薛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冯谖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2.南朝宋顾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觊之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郞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唐宋清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唐柳宗元《宋清传》。 4.后汉常思献宋地丝息十万两债券,太祖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一.常思传》。
- 155、焚风:气流沿山坡下降而形成的热而干的风。多焚风的地区,空气平常比较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 156、焚烧: 焚烧fénshāo (1)烧毁,烧尽 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英 burn;set on fire
- 157、焚山烈泽:以火焚烧山林,烤干沼泽。
- 158、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fénshū-kēngrú (1) 指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燔书坑儒” 英 burning books and burying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 159、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160、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点灯用的油。晷:日光。点上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习。
- 161、焚燔:焚烧。
- 162、焚林而畋:田:同“畋”,打猎。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 163、焚林而狩: 1.同"焚林而田"。
- 164、焚林而田:田:同“畋”,打猎。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 165、焚林而猎:烧毁树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的小利,不考虑长远的利益。
- 166、焚薮而田:薮,林薮。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 167、焚琴煮鹅: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168、焚顶: 1.焚香顶礼。 2.佛教徒焚灼头顶。表示虔诚奉佛。
- 169、焚香顶礼:犹焚香礼拜。
- 170、焚典坑儒: 焚典坑儒fén diǎn kēng rú (1) 指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燔书坑儒” 英 burning books and burying Confucian scholars alive
- 171、焚祷:焚香祷祝。
- 172、焚荡: 1.亦作"焚荡"。 2.焚毁;烧光。
- 173、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 174、焚次: 1.谓烧毁军队营房。表示决一死战,有进无退。
- 175、焚芝锄蕙:芝:通“芷”,白芷,香草名;蕙:蕙草,香草名。焚毁白芷,锄掉蕙草。比喻贤人遭受灾难
- 拼音fén
- 注音ㄈㄣˊ
- 笔划12
- 繁体焚
- 五笔SSOU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2) 用火烧山林宿草。焚,烧田也。——《说文》焚咸丘。——《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林而田。——《韩非子·难一》(3) 烧焚,烧也。——《广雅》焚如死如弃如。——《易·离》遂从而尽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乃焚大槐。——《庄子·外物》。司马注:“谓霹雳时烧大树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焚拜如前人。——《聊斋志异·促织》(4) 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烧毁渡船);焚池(祭祀时焚化祭品的器物);焚黄(烧掉黄表纸。祭告家庙祖坟,祷文写在黄表纸上);焚灼(烧、焚烧);焚帛(焚烧纸帛)(5) 旧时的一种酷刑。用火烧死焚炙忠良。——《书·泰誓上》凡杀其亲者焚之。——《周礼·掌戮》(6) 炙;烤 。如:焚枯(烤煮干鱼);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