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稽的词语

  • 126、滑稽之雄:后则用双比喻人能言善辩
  • 127、滑稽戏: 唐代参军戏和宋杂剧中都有以滑稽调笑为内容的表演形式,某些戏剧史著作称为滑稽戏。 主要以滑稽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地方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抗日战争时期由江南的滑稽曲艺“独角戏”发展而成。特点是运用主要流行于江·浙地区的各种戏曲曲调和各地方言,以高度夸张的手法使观众发笑。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犹闹剧。亦以喻荒谬可笑的事物。
  • 128、滑稽剧:犹闹剧。亦比喻滑稽可笑的事物。
  • 129、滑天下之大稽:强调某一件事情非常的滑稽可笑(带有讽刺意味)。
  • 130、滑稽:[ huá jī ] :(形)(举止言谈)诙谐而引人发笑:这个丑角的表演非常~。[近]诙谐。[反]严肃|枯燥。
  • 131、猾稽: 形容能言善辩。
  • 132、稽弘: 1.谓保存而予以发扬光大。
  • 133、稽留聒剌: 犹言叽里呱啦。形容言语噜苏。
  • 134、稽故: 1.见"稽固"。
  • 135、稽固: 1.亦作"稽故"。 2.阻碍﹐留阻。
  • 136、钩稽: 查考审核。
  • 137、稽诟: 1.稽察盘问。
  • 138、勾稽关系: 会计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是指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本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的有问题。
  • 139、勾稽:1.钩稽。 2.会计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是指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本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出现问题。
  • 140、改稽: 犹言反复核查。
  • 141、俯稽: 1.下察。
  • 142、稽伏: 1.囤积。
  • 143、稽废:稽延荒废。
  • 144、访论稽古:意思为讨论考究古代的事情。
  • 145、访稽:查访﹐考察。
  • 146、稽防: 1.察防。
  • 147、订稽: 1.稽考订定。
  • 148、稽殿: 1.谓执行法令不及时﹐办事拖拉。
  • 149、撢稽: 1.探索考证。
  • 150、漫诞不稽:意思是随便乱说,荒诞不实,没有根据。
  • 拼音jī,qǐ
  • 注音ㄐㄧ,ㄑㄧˇ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DNJ
  • 五行

基本释义

jī动词(1) (形声。从禾(jī),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停留;阻滞)(2) 同本义。引申为囤积稽,留止也。——《说文》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周礼·司稽》注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令出而不稽。——《管子·君臣上》稽市物。——《汉书·食货志》。注:“贮滞也。”(3) 又如:稽欠(滞留拖欠);稽身(拖住身子);稽留(在外久留);稽诣(停顿);稽固(稽留停滞)(4) 延迟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陆游《冬夜不寐》稽废时月。——《后汉书·列女传》(5) 又如:稽迟(延误推迟);稽延(迟延)(6) 考核;核查稽其功绪。——《周礼·宫正》。注:“犹考也。”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7) 又如:稽度(考核衡量);稽古(考察研习古代的事理);稽备(查核完备)(8) 计算简稽乡民。——《周礼·大司马》。注:“犹计也。”(9) 又如:稽算(核计;核算);稽盘(稽查盘算)(10) 计较;争论 。如:稽较(计较,争论)(11) 治理若稽田,既勤敷菑。——《书·梓材》。蔡沈集传:“稽,治也。”(12) 至;到再拜稽首。——《礼记·射义》(13) 又如:稽颡(旧时父母死,行丧礼时跪拜宾客,以额触地的礼节。颡:额头);稽天(至于天际。形容势大)(14) 卜问七稽疑。——《书·洪范》(15) 又如:稽疑(用卜筮决断疑事);稽问(卜问)(16) 指摘;非难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汉书》(17) 另见qǐqǐ动词(1) 叩头至地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荀子·大略》再拜稽首。——《礼记·射义》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仪礼·士丧礼》(2) 又如:稽拜(叩拜);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稽颡膜拜(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3) 另见j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