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稽
拼音:gōu jī
注音:ㄍㄡ ㄐ一

钩稽的意思

词语解释:

查考审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钩稽”。查考审核。

清龚自珍《上国史馆总裁提调总纂书》:“修书宜略知鉤稽法,如四卫拉特,三有姓,独土尔扈特无姓。”
胡适《<淮南鸿烈集解>序》:“典籍浩繁,鉤稽匪易。”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言》:“先是矢志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史料的钩稽索引。”

网络解释:

钩稽

  • 勾稽关系是会计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是指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本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出现问题。
    • 1、《书学美学詹言》既有考证钩稽,又有评述阐释;既有旁搜远绍,又有烛幽索隐。
    • 2、年谱:对谱主的生平迹行按年编排,对相关问题作以钩稽考证。 
    • 3、该文以梁启超游记等文献为依据,钩稽出梁启超的遗产保护思想。
    • 4、人们如在既往研究成就之基础上进行深入之钩稽与审视,便可发现,原来清统治者在诛杀此三人后所以再做彻底的灭迹处理,实有不可告人之隐衷在。
    • 5、钩稽古代奇闻轶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6、有不可信的材料,没有不可用的材料,这是一种陌生化的整合,由相距时空甚远的事象参互钩稽,来发现彼此之间无数的捍格矛盾以及无数的貌异质同。

    字义分解

    • 拼音gōu
    • 注音ㄍㄡ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QCY
    • 五行

    (1)(名)(~儿)钩子:秤~儿|钓鱼~儿|火~子。

    (2)(名)(~儿)汉字的笔画;附在横、竖等笔画的末端;成钩形。形状是“亅、乛、乚”。

    (3)(名)(~儿)钩形符号;形状是“√”;一般是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算式或合格的事物;旧时也指勾除或删除的符号。

    (4)(动)使用钩子搭、挂或探取:~住高枝儿采桑叶|把掉在井里头的东西~上来|杂技演员用脚~住绳索倒挂在空中。

    (5)(动)用带钩的针编织:~一个针线包。

    (6)(动)缝纫方法;用针粗缝:~贴边。

    (7)(名)说数字时用来代表9。

    (8)(Gōu)姓。

    • 拼音jī,qǐ
    • 注音ㄐㄧ,ㄑㄧˇ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DNJ
    • 五行

    1. 停留:稽留。稽滞。

    2.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

    3. 计较:反唇相稽。

    4. 至。

    5. 姓。

    1.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