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舌的词语
- 151、七舌八嘴: 七舌八嘴qī shé bā zuǐ (1) 人多嘴杂,其说不一 例 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舌八嘴的乱嚷。——明·名教中人《好逑传》 英 like a talkshot
- 152、龙舌草: 草名。即水车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龙舌草》。
- 153、拉舌头: 没根据地乱说。
- 154、口吟舌言:谓说话含糊不清。
- 155、口干舌燥:嘴巴因缺乏水分而觉得干燥口渴。
- 156、嚼舌嚼黄: 犹言胡说八道。
- 157、嚼舌头: 《红楼梦》第一•三回:“里面金桂的母亲忙了手脚,便骂宝蟾道:‘小蹄子别嚼舌头了!姑娘几时拿东西到我家去。’”
- 158、花舌子: 1.指花言巧语﹑惯于说谎的人。
- 159、大舌头:谓舌头不灵活﹐说话不清楚。
- 160、百舌子:即百舌鸟。
- 161、百舌之声:比喻人多嘴饶舌。
- 162、舌言: 1.说话含糊不清。 2.指讲空话而无实际行动。
- 163、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
- 164、舌面前音: 舌面前音shémiànqiányīn (1) 语音学上指舌面前部上升、靠着或接近齿龈、前硬腭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j、q、x 英 dorsal
- 165、舌子: 舌子shézi (1) 〈方〉舌头 英 tongue
- 166、舌本: 1.舌根;舌头。
- 167、舌人:古代的翻译官。
- 168、舌苔: 舌苔shétāi (1) 舌头表面的滑腻物质 英 tongue fur
- 169、舌根音: 舌根音shégēnyīn (1) 亦称“舌面后音”。语音学上指靠近舌根的舌面上升,靠近或顶住软腭(或硬腭和软腭中间)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g、k、h 英 velar
- 170、舌边音: 舌边音shébiānyīn (1) 用舌头沿其纵向中线某处造成闭塞、但在一边或两边留出缝隙而发出的音 英 lateral
- 171、舌伤: 舌伤shéshāng (1) 公众舆论对人精神的伤害 例 人言可畏,舌伤难医 英 calumniatory harm
- 172、唼舌: 形容巧言多语。
- 173、轖舌: 1.涩舌,不顺口。
- 174、软嘴塌舌:口齿伶俐,嘴巴甜。
- 175、酒入舌出:谓酒后话多。
- 拼音shé
- 注音ㄕㄜˊ
- 笔划6
- 繁体舌
- 五笔TDD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2) 同本义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兑为口舌。——《易·说卦》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4) 代指言语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如:帽舌;鞋舌;火舌(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