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351、虬虎: 1.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
  • 352、秋老虎: 秋老虎qiūlǎohǔ (1) 在中国,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英 after heat sum mer;spell of hot weather after the Beginning of Autumn;old wives' summer
  • 353、穷虎:窘急之虎。
  • 354、擒龙捉虎:  见“擒龙缚虎 ”。
  • 355、敲山振虎: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亦作:敲山震虎
  • 356、敲山震虎: 敲山震虎qiāoshān-zhènhǔ (1) 指故意采取行动,间接警告对方 英 a deliberate act as a warning to the opponent
  • 357、乔龙画虎:犹言装模作样。
  • 358、虎嗅蔷薇:表述爱之细腻。
  • 359、虎钳:老虎钳。
  • 360、台虎钳: 钳工等用来夹住工件的工具,装在钳床上,有较大的钳口,用柄扳动螺丝杆旋紧。也叫台钳、老虎钳。
  • 361、老虎钳: 钳工等用以夹持工件,使之固定以利操作的一种工具。 一种手工工具。钳口有刃,多作起取或夹断之用。
  • 362、潜龙伏虎: 潜龙伏虎qiánlóng-fúhǔ (1) 藏在水中的蛟龙,伏在林中的猛虎。比喻未受赏识的人才 英 a secluded talent
  • 363、势成骑虎: 势成骑虎shìchéngqíhǔ (1) 比喻做某事过程中遇到障碍,但由于形势的需要,不可能就此罢手的情况 英 be in a dilemma;be afraid to go on and unable to get down as one who rides on a tiger
  • 364、握蛇骑虎: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征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 365、骑虎难下: 骑虎难下qíhǔ-nánxià (1) 比喻做事中途遇到困难,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 例 今之时势,义无旋踵,骑虎之势,可得下乎?——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 英 have no way to back down
  • 366、骑虎:犹言骑虎难下。
  • 367、骑上老虎:犹言骑虎难下。
  • 368、龙虎旗: 参见:龙虎旗 ,龙虎旗
  • 369、龙虎旂: 见“龙虎旗”。
  • 370、扑虎儿: 1.向前扑跌两手着地的动作。
  • 371、蒲龙艾虎:旧俗扎蒲草为龙形,扎艾草为虎形,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恶辟邪。
  • 372、虎仆: 1.兽名。《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晋张华《博物志》:"逢伯云所说,有兽缘木,緑文似豹,名虎仆,毛可为笔。"后因以为笔之代称。
  • 373、凭河暴虎: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洞宾问答>》:“漫夸他陆地行舟,也何用凌空举鼎,凭河暴虎皆亡命,蝇头蜗角纷争。”
  • 374、貔虎: 貔虎píhǔ (1)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英 brave troops
  • 375、罴虎:喻勇士。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