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虎的词语
- 76、云虎:谓云龙风虎。比喻圣主贤臣之遇合。
- 77、鱼虎: 1.水鸟名。产江淮间,大者名翠鸟,小者名翠碧。一名鱼师﹐一名鱼狗。能捕食鱼,故名。 2.鱼名。又名泡鱼。形似河豚,背扁而褐,腹圆而白,体面有刺,遇敌则腹胀刺立以自卫。
- 78、玉虎: 1.虎形的玉器或装饰物。 2.白虎。 3.井上的辘轳。
- 79、云龙风虎: 1.语本《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多以云龙风虎比喻君臣。 2.喻指英雄豪杰。 3.古代兵阵名。
- 80、小老虎: 小老虎xiǎolǎohǔ (1) 小的老虎 英 tigerkin
- 81、三虎: 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着称的三人。指东汉贾彪兄弟三人。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着称的三人。指宋代杨纮﹑王鼎﹑王绰三人。 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
- 82、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词语解释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shàng shān zhuō hǔ,xià hǎi qín lóng ]⒈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引证解释⒈ 比喻极难办的事情。引《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姑娘,你有什么为难的事只管説,漫讲‘上山捉虎,下海擒龙’,就是‘赴汤蹈火,碎骨粉身’,我 安龙媒 此时都敢替你去作。”
- 83、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词语解释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shàng shān qín hǔ yì,kāi kǒu gào rén nán ]⒈ 俗语。极言向人借债的困难。引证解释⒈ 俗语。极言向人借债的困难。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泰山在上,道不得个‘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怜我的?只索守困,若去求人,便是劳而无功。”明 高明 《琵琶记·祝发买葬》:“连丧双亲无计策,只得剪下香鬟。非奴苦要孝名传,正是‘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叶文玲 《小溪九道弯》六:“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国语辞典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shàng shān qín hǔ yì kāi kǒu gào rén nán ]⒈ (谚语)谓开口向人求助是很困难的事。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道不得个『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如今的时势,再有谁似泰山这般怜念我的?」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五出》:「连丧双亲无计策,只得翦下香鬟,非奴苦要孝名传,正是『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 84、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词语解释⒈ 俗语。比喻没有出色的人才,差一些的就充当主要角色。
- 85、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词语解释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⒈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引证解释⒈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引《冷眼观》第十四回:“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亦作“山中无好汉,猢猻称霸王”。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海婴 已以第一名在幼稚园毕业,其实亦不过‘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而已。”国语辞典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 hóu zi chēng dà wáng ]⒈ 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能称王称霸。也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引《冷眼观·第一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 86、生龙活虎: 生龙活虎shēnglóng-huóhǔ (1) 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例 这哪像我那生龙活虎的爸爸呀!——《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英 doughty as a dragon and lively as a tiger;be full of vim and vigour
- 87、神虎门:古宫门名。位于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皇宫的西首。
- 88、神虎:即神虎门。南朝建康皇宫西首宫门名。相传南朝梁陶弘景曾在此门挂衣冠而上书辞禄。
- 89、生虎子:方言。指少不更事的人。
- 90、水虎: 传说中的水兽。
- 91、四虎:清苏廷魁﹑陈庆镛﹑朱琦﹑金应麟为言官,敢犯颜直谏,时称'四虎'。
- 92、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词语解释⒈ 人本没有伤害老虎的心,而老虎却想伤害人。比喻自己虽没有伤害人的意思,别人却一定要伤害你。
- 93、人凭志气虎凭威:人凭志气虎凭威,谚语。
- 94、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 95、气虎虎: 1.气愤。
- 96、前怕龙,后怕虎: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 97、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 98、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词语解释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⒈ 见“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引证解释⒈ 见“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99、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词语解释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⒈ 亦作“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引证解释⒈ 亦作“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引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且如 英、法、德、日 诸国之商,转运以谋利,其办 美 货而至 中国 者亦不少也,不於用物严其禁,正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终未有达其目的之一日。”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二:“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 成都 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国语辞典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qián mén jù hǔ hòu mén jìn láng ]⒈ 前门打走了虎,后门又进来了狼。比喻祸患接踵而至,处境极为险恶。引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 100、青龙白虎同行: 词语解释⒈ 青龙:古称吉神;白虎:古称凶神。比喻吉凶未分,事情的发展难以预料。
- 拼音hǔ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虎
- 五笔HAMV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虎,山兽之君。——《说文》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5) 姓形容词(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2) 比喻残酷凶暴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动词(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查看更多]
H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