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议的词语
- 26、坐议:坐论。
- 27、自报公议: 自报公议zìbào-gōngyì (1) 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等级、数字等情况,由群众讨论、评议 英 make a self-assessment and hold a public discussion
- 28、杂议: 1.集议﹔共同评议。
- 29、议声:非议之声。
- 30、议权:指对国政的发言权。
- 31、议弄:谋议侮弄。
- 32、议语:谈论。
- 33、议行合一:议行合一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度,最早由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
- 34、议刑:谓议罪以定刑。
- 35、议体:指奏议文章的体裁。
- 36、议主:立说倡议的人。
- 37、议制: 1.谓衡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罪。语本《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 2.礼仪制度。议﹐通"仪"。 3.讨论制宪。
- 38、议鼎:汉武帝时汾阴出宝鼎﹐群臣上寿贺帝曰﹕"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独曰非周鼎。武帝召而问之。寿王曰﹕"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事见《汉书.吾丘寿王传》。后以"议鼎"为称人才识卓异之典。
- 39、议单:协议订立的契据。
- 40、议臣:建言立议之臣。
- 41、议场:指议会的讲坛。
- 42、议才:选用人才。
- 43、议不反顾:谓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 44、议革:谋议革除﹑裁撤。
- 45、议法:斟酌法度﹔讨论法制。
- 46、逸议: 1.避世隐居者的议论。
- 47、议功: 1.古刑法中八议之五。谓对有大功之人﹐审议其功勋以减免刑罚。 2.论功。
- 48、议历所:宋代掌管天文历象的官署名。元代称司天监﹐明清称钦天监。
- 49、议理:道理。议﹐通"义"。
- 50、议可:谓天子认可所议之意见。
- 拼音yì
- 注音ㄧˋ
- 笔划5
- 繁体議
- 五笔YYQY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2) 同本义议,语也。——《说文》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法而不议。——《荀子·王制》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4) 评议是非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6) 选择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8) 议处;议罪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11) 通“仪”(yí)。忖度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名词(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