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词的词语
- 376、四方联词:字母排成四方形
- 377、联系动词:联系动词或称不完全不及物动词,虽有意义,但不完全,需要加名词、形容词、代名词等作主词补语以补足其意义。
- 378、联绵词: 也叫联绵字。由两个字联缀成义、不能分割的单纯词。如澎湃、灿烂、蝌蚪等。
- 379、凉州词: 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王翰和王之涣所作最为著名。
- 380、离词:异词。
- 381、理正词直: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 382、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lǐqū-cíqióng (1) 因理亏而无言以对 例 感觉自己理屈词穷,他悄悄地离开了会场 英 be condemned on one's own showing;fall silent on finding oneself bested in argument
- 383、怨词詈语:抱怨与骂人的话语。
- 384、詈词:詈:骂,责骂。指骂人的词语。
- 385、俚词:粗俗不雅的文辞。
- 386、例词:拿这个词来举例。
- 387、历史语词: 表示历史上存在过的事物或现象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语词。如“御史”、“四望车”、“腰斩”等。这些语词只在叙述历史时使用。
- 388、清词丽句: 清新美丽的词句。 亦作:清辞丽句
- 389、丽句清词: 华丽清新的辞句。 亦作:丽句清辞
- 390、丽词: 1.亦作"丽词"。 2.华丽的辞藻。 3.对偶的词句。
- 391、诔词: 诔词lěicí (1) 叙述死者事迹表示哀悼的文辞 英 funeral prayer or eulogy of the dead
- 392、仂词:词组。
- 393、滥美之词:指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 394、滥词: 虚妄不实的话。
- 395、拦词: 1.插入其他情由﹐把原来的事情岔开。 2.呈请官府准许自行调解案件的状子。
- 396、谰词: 1.谰辞。
- 397、赖词儿:〈方〉抵赖或诬赖的话。 。
- 398、诳词: 1.谎话。
- 399、夸大之词: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 400、夸词:浮词。
- 拼音cí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詞
- 五笔YNGK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2) 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4) 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6) 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词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