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词的词语

  • 51、结案陈词: 表示对某一件事情进行总结。多指对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最后作出定论。
  • 52、外交词令: 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 53、连接词: 连接两个主语或两个句子的词。
  • 54、难词:难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可以表示悲哀忧愁,或最后通牒。
  • 55、难词:难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可以表示悲哀忧愁,或最后通牒。
  • 56、五词: 见“五辞 ”。
  • 57、支词: 见“支辞 ”。
  • 58、张大其词:  过分渲染、夸大事实。
  • 59、言词:说话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 指言论。
  • 60、音词: 1.犹音信。 2.犹言语。
  • 61、严词厉色:  措词和态度都很严厉。多形容对人发怒或情绪激动时说话的神态。
  • 62、异词: 异词yìcí (1) 表示不同意的话 例 并无异词 英 dissenting words;disagreement
  • 63、一面之词: 一面之词yīmiànzhīcí (1)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英 one-sided story;statement of only one party
  • 64、遗词: 1.亦作"遗词"。 2.指前人留下的言论。 3.指前代或前人留下的词章。
  • 65、义正词严: 义正词严yìzhèng-cíyán (1) 持论合理,言词严正;道理正当,措词严肃 英 severity in speech and fairness in principal
  • 66、游词: 1.浮夸的言辞。 2.轻薄的言辞。
  • 67、隐词: 1.见"隐辞"。
  • 68、用词: 用词yòngcí (1) 言词的使用或表达 例 用词不当 英 wording
  • 69、语词定义:语词定义亦称名义定义,或名词定义,或惟名定义,是一种实质定义,规定或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
  • 70、语词: 语词yǔcí (1) 泛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 英 words and phrases (2) 逻辑学名词,在一个语言系统中,具有意义可用来代表事物的最小的词,文法学名词。今多称为“述语”或“谓语” 英 predicate
  • 71、语气词: 1.又称助字﹑助词。一般用于句末﹐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古代常用"也""矣"等表示陈述语气﹐用"乎""邪(耶)"等表示疑问语气﹐用"哉""夫"等表示感叹语气﹐用"矣""也"等表示祈使语气。现代汉语常用"的"﹑"了"﹑"吗(公)"﹑"呢"﹑"么"﹑"吧"﹑"啊"表示语气。
  • 7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yòngcí-bùdàng (1) 运用词语不恰当 英 inappropriate choice of words
  • 73、息词: 1.申请撤销诉讼的状词。
  • 74、小歌词: 按谱填写的短篇歌词。
  • 75、现代汉语词典: 词语解释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约五万六千余条,二百七十余万字。1989年出版补编,收字、词约二万条。1996年出版修订本,收字、词六万余条,三百余万字。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2) 同本义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4) 诗文中的词语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6) 状纸;诉讼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动词说,告诉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