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词厉色
拼音:yán cí lì sè
注音:一ㄢˊ ㄘˊ ㄌ一ˋ ㄙㄜˋ
词性: 成语

严词厉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措词和态度都很严厉。多形容对人发怒或情绪激动时说话的神态。

国语词典:

说话时,言词和脸色都很严峻。指人发怒。

如:「他严词厉色的指责对方的不是。」

网络解释:

严词厉色

  • 【出处】《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 【事例】我~地拒绝了他。
    • 1、这几乎是个李雪玲从来没有想过的答案,在她眼里,唐天羽就算不雷霆大怒,也是要严词厉色才对,没想过居然笑着跟自己说了这么一句。 
    • 2、严词厉色地这么断言后,丽子瞪着御神本,手指向门外。
    • 3、老张头不苛言笑,一把攥住他手,严词厉色问“问个不该问的问题,您是爹妈亲生的吗?”。
    • 4、众将见到李定国严词厉色,也都收拢起往日的轻松自在,凌然受命道谨受将军教诲。
    • 5、那公子方才对倩儿严词厉色,不也是在欲擒故纵?
    • 6、一番严词厉色之后,王之鹤说道“现在你们一个个上前进香,求祖宗庇佑”。

    字义分解

    • 拼音yán
    • 注音ㄧㄢ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ODR
    • 五行

    (1)(形)严密;紧密:~紧|戒~|谨~。

    (2)(形)严厉;严格:庄~|威~|~办|~加管束|纪律很~|坦白从宽;抗拒从~。

    (3)(形)程度深;厉害:~冬|~寒|~刑。

    (4)(名)指父亲:家~。

    (5)姓。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DNV
    • 五行

    (1)(形)严格:~禁。

    (2)(形)严肃;猛烈:正言~色|雷~风行|声色俱~。

    (3)(Lì)姓。〈古〉又同“砺”lì;又同“癞”lài。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CB
    • 五行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