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
  • 【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 【注音】:  

    ㄑ一ㄤˇ ㄘˊ ㄉㄨㄛˊ ㄌ一ˇ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強詞奪理

  • 【简拼】:  

    QCDL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正音】:  

    词;不能读作“ch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辩形】:  

    理;不能写作“礼”。

  •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语法:

    强词夺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示例:

    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 英语:

    resort to sophistry

  • 俄语:

    спорить вопреки здрáвому смыслу

  • 日语:

    屁理屈(へりくつ)をこねる

  • 其他:

    <德>Zuflucht zur Sophisterei nehmen<法>prétendre avoir raison bien qu'on ait tort

  • 近义词:

    蛮不讲理蛮横无理油腔滑调

  • 反义词:

    理直气壮不言而喻义正辞严据理力争言之成理入情入理义正词严

    • 1、此事法官自有公断,不容他在法庭强词夺理,狡辩耍赖!
    • 2、语言美就是和气、谦虚,不说脏话、粗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 3、国王强词夺理地回敬了他几句,随后转过身来拿我出气。
    • 4、这事众目昭彰,你不必强词夺理了。
    • 5、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怎么不认错呢?
    • 6、你对别人的指点和劝告,不能强词夺理

    字义分解

    • 拼音qiáng,qiǎng,jiàng
    • 注音ㄑㄧㄤˊ,ㄑㄧㄤˇ,ㄐㄧㄤ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XKJY
    • 五行

    qiáng

    1.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2.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3.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4.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5.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6.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qiǎng

    1.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jiàng

    1.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拼音duó
    • 注音ㄉㄨㄛ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FU
    • 五行

    (1)(动)强取;抢:~取。

    (2)(动)争取得到:~高产。

    (3)(动)作决定:定~。

    (4)(动)使失去:剥~。

    (5)(动)失去;脱漏(文字):讹~。

    (6)(动)冲:~门而入。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GJFG
    • 五行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