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贴的词语

  • 51、贴射法: 宋代茶叶专卖法的一种。
  • 52、贴画: 贴画tiēhuà (1) 用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宣传画等 例 集市上卖贴画的生意很好 英 pictures on the wall (2) 火柴盒上用作装饰的画片;火花 英 pictures on match box
  • 53、贴息: 贴息tiēxī (1) 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 英 pay interest (in the form of a deduction when selling a bill of exchange,etc.) (2) 用期票调换现款时所付出的利息 英 interest so deducted;discount
  • 54、贴边: 贴边tiēbiān (1) 缝在衣服里子边上的窄条儿 英 hem of a garment
  • 55、贴征: 1.封建时代,以漕运亏损为名,加征其损耗部分。
  • 56、贴写: 1.抄录文书的人员。
  • 57、贴理: 1.合乎情理。
  • 58、贴鸡: 1.谓驯养斗鸡。
  • 59、贴凈: 1.戏剧脚色名。副净。
  • 60、贴力:尽力;出力。
  • 61、贴意: 1.贴心,合意。
  • 62、贴说: 1.指附在图上的说明书。
  • 63、贴体: 1.紧贴肤体。 2.犹贴心。 3.方言。合身。
  • 64、贴赠:封建时代,以漕运亏损为名,要民户补贴其损耗部分。
  • 65、贴身子:心腹之人。
  • 66、贴役:谓补足该服役的天数。
  • 67、贴麻:唐宋时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如有改动,则须改贴重写,叫做"贴麻"。
  • 68、贴平:平伏;平整。
  • 69、贴面砖: 贴面砖tiēmiànzhuān (1) 通常一面经特殊加工或处理(如美化外观,便于清洗或耐风化)作贴面用的砖 英 face tile
  • 70、贴军户:元明兵制。元初,发民为兵,令贫富相兼应役,有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合二三而出一人,贴军户贴出钱以津贴正军户。明时,贴军户则成为候补军户,正军死,贴户丁补。
  • 71、贴伏: 1.紧贴着;黏附着。 2.服帖;顺从。
  • 72、贴出: 1.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 2.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称为贴出。
  • 73、贴地:谓贴近地面。
  • 74、贴兑:明宣德六年,因江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淮安﹑瓜州,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
  • 75、贴断: 1.对于量刑失当而轻判者,加重处罚或罚款以结案。
  • 拼音tiē
  • 注音ㄊㄧㄝ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MHKG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2) 同本义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3)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4) 贴补。补偿,补益 。(5)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6) 粘附;附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7)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8) 切近,挨近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9)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10)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名词(1) 补偿费 。(2) 如:米贴;房贴(3) 靶心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形容词(1) 通“帖”。适合,妥当 。(2)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量词(1) 膏药的一张 。(2) 如:一贴膏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