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钵的词语

  • 26、四钵:佛成道时,四天王各献一石钵,佛受之,重叠为一而用,故称四钵。见《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 27、水钵:陶制盛水器具。
  • 28、歙钵:古代歙州出产的一种钵。
  • 29、沙钵:用陶土和沙烧制的钵头。用作盛器或食具。
  • 30、乳钵: 乳钵rǔbō (1)研钵,臼。硬质材料制成,通常呈碗状的小器皿,用杵在其中将物质捣碎或研磨 英 mortar
  • 31、瓶钵: 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 指僧人化缘。 指僧人。
  • 32、纳钵: 1.亦作"纳宝"。 2.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金﹑元时国君的行营。
  • 33、捺钵: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主的行营。
  • 34、木钵:木制的钵。僧人所用食器。
  • 35、龙钵: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僧涉﹞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
  • 36、擂钵: 擂钵léibō (1) 承受杆弄碎的深碗形木容器 英 motar and pestle
  • 37、降龙钵: 1.降伏毒龙的佛钵。《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如来化迦叶三兄弟﹐至优娄频螺村﹐求一止息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为毒龙﹐在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禅室。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来亦入火光三昧﹐身出大火﹐草堂炽燃﹐如大火聚。时毒龙见如来所坐处独寂然无火﹐自至佛所﹐踊身入佛钵中。"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涉公者﹐西域人也……以符坚建元十二年至长安﹐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每旱﹐坚常请之咒龙﹐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中观之﹐咸叹其异。"后遂以"降龙钵"泛指僧道的钵盂。
  • 38、家钵: 原指僧侣师传的食器。引申为家中世传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 39、击钵:后以'击钵'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
  • 40、火钵:即火盆。
  • 41、行钵: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 42、饭钵:盛饭的钵盂。
  • 43、法钵:僧尼用于化斋盛食的钵盂。
  • 44、石钵: 1.陶钵。僧人用的食器。
  • 45、传衣钵: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 46、持钵: 1.佛教语。托钵。 2.引申为行脚。
  • 47、佛钵:相传为佛陀所用的食钵。
  • 48、衣钵之传:中国禅宗初祖至五祖师徒间传授道法,常付衣钵为信,故称。泛指一般师徒间学艺上的继承。
  • 49、盆满钵满:形容赚的钱很多。
  • 50、托钵沿门:泛指到处乞求施舍。同“沿门持钵”。
  • 拼音
  • 注音ㄅㄛ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SG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本声。僧人的食器)(2) 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吾一瓶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3) 又如: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钵多罗(佛家语。僧侣的食器)(4) 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如:瓦钵;饭钵;粥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