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铜的词语
- 101、铜龠尺:量具。古时用以度量黄钟之管和它的直径。
- 102、铜冶:谓冶铜铸币。
- 103、铜腥:指铜的臭味。
- 104、铜像: 铜像tóngxiàng (1) 用青铜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兽) 英 bronze statue
- 105、铜围铁马:意思是坚固的阵势。
- 106、铜觜:鹭鸶的别名。嘴硬而尖。
- 107、铜芝:《汉书.宣帝纪》载﹐宣帝神爵元年﹐有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以为祥瑞。称铜芝。后世仿制为灯座。
- 108、铜省:指太子之宫。
- 109、铜声响器:形容说话声音响亮。
- 110、铜石:紫铜色的岩石。
- 111、铜松:刚劲苍郁的松树。
- 112、铜台瓦: 1.铜雀台的瓦。后人取而制为砚﹐因代指砚台。
- 113、铜盘重肉: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
- 114、铜柱: 1.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 2.神话传说中的天柱。 3.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
- 115、铜围: 1.谓坚固的围墙。
- 116、铜穴:采铜的坑穴。
- 117、铜叶:薄铜片。 借指茶盏。
- 118、铜印: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
- 119、铜照:铜镜。古代以青铜为镜。
- 120、铜斗儿家私: 1.比喻稳当可靠的巨大家财。元时惯用语。
- 121、铜斗儿家计: 1.犹言铜斗儿家私。
- 122、铜花:是铜屑的意思。
- 123、铜户:制造铜器的家庭作坊。
- 124、铜刻:指铜版画。
- 125、铜龙楼: 1.饰有铜龙的门楼。借指太子宫室。亦借指帝王宫阙。
- 拼音tóng
- 注音ㄊㄨㄥˊ
- 笔划11
- 繁体銅
- 五笔QMGK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金,同声。本义:金属名,古称赤金)(2) 同本义铜,赤金也。——《说文》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首衔同凡。(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4) 铜制的 。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6) 铜制乐器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7) 铜印不由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法言》(8) 铜镜对客心如怯,窥铜只自怜。——明· 袁宏道《病起偶题》形容词(1) 喻坚固的 。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2) 喻坚强,强大有力的 。如:铜豌豆(喻有经验的老狎妓者)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